系列第4集終於面世
《末日先鋒:戰甲飛車》沙漠飛車
在36年前,澳洲電影《霹靂神探怒掃飛車黨》把當時籍籍無名的米路吉遜(Mel Gibson)捧成紅人,影片亦成功打開澳洲電影的海外市場。當時初執導演筒的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之後執導了兩部續集,分別是1981年的《末日戰士》及1985年的《末日戰士勇破雷電堡》,成績甚佳。
可是在中間的30年裏,《末日戰士》系列第四集卻一直只聞樓梯響,而米路吉遜亦由紅人變身醜聞人。籌備了20年,系列第四集《末日先鋒:戰甲飛車》(Mad Max:Fury Road)終於上映有期,主角換成《蝙蝠俠:夜神起義》男星湯哈迪(Tom Hardy),而奧斯卡金像影后查莉絲科朗(Charlize Theron)亦落髮助陣,上演沙漠上飛車西部片。
撰文:釋姬
昔日在銀幕上光輝過的電影系列重新啟動,大多數由新進導演執行。不過,過去亦有知名大導重新啟動自己的系列例子,例如佐治魯卡斯(George Lucas) 開拍《星球大戰前傳》系列,或是史匹堡開拍《奪寶奇兵》第四集。對於1979九年電影《霹靂神探怒掃飛車黨》編導喬治米勒來說,回歸這個《末日先鋒》系列既是飲水思源,也是轉變風格,因為早已改成拍攝《寶貝小豬嘜》續集及動畫《踢躂小企鵝》的他,已別去那個在《末日先鋒》系列裏的末日世界很遠。
只怪《末日先鋒:戰甲飛車》花了20年時間籌備。在喬治米勒寫成《末日先鋒:戰甲飛車》的劇本前,他先找來五位分鏡繪畫師,度出影片的3,500個分鏡鏡頭,等於影片最終的全部鏡頭數量。米勒引述希治閣(Alfred Hitchcock)名言:希望影片若在日本上映時,觀眾不用看字幕也能明白劇情。由此可見,《末日先鋒:戰甲飛車》是一部純視覺刺激的電影。
編導米勒在90年代末期想到影片的故事,之後影片一直開拍無期,原本再演系列主角的米路吉遜也由答應演出變成失去參與興趣。影片籌備20
年,終於在2012年找到《蝙蝠俠:夜神起義》男星湯哈迪演出米路吉遜在之前三集的麥斯角色,而奧斯卡影后查莉絲科朗則飾演沙漠上的女中豪傑。影片原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州Broken Hill 的沙漠拍攝,但因天公造雨,令沙漠搖身一變成為綠洲,長出青翠草地,令要取景沙漠的影片無法拍攝。編導米勒謂:「天雨在該地區來說如降甘露,但對我們拍攝就造成阻滯,所以我們要改為在非洲納米比亞的沙漠拍攝。」
汽車都是真撞
在七、 八十年代《末日先鋒》頭三集拍攝時,電影科技沒有今日的先進,器材也沒有今日的輕便,攝製隊把沉重的攝影機綁在車前拍攝飛車鏡
頭,既危險又辛苦。有了過去的經驗,編導米勒在拍攝這一集影片時,依靠如今輕便的攝影機,打造全部無電腦特效的飛車動作鏡頭。而湯哈迪和查莉絲科朗等人亦親身上陣進行飛車,在沙漠上掀起狂風。米勒說:「這新影片就是在沙漠裏的西部片,每部被撞的汽車都是真撞,每個動作特技都由真人上陣,就像是在真人的電腦遊戲裏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