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扶助電影及戲院業發展,身兼戲院商會理事的娛藝(UA)院線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嗣輝透露,業界構思中方案包括由政府覓地、改建空置率高公共設施如文娛中心,以及在新建商場劃出空間,設置戲院並配合地租寬免,間接紓緩戲院租金壓力。他說,若扶助措施成事,業界或可以票價優惠回饋,又認為深水鶠B大埔及離島等區可先行,興建配置要求相對低的中小規模戲院。 明報記者 周婷 香港戲院數目由1990年代全盛時期有百多間,跌至現時47間,在港有10間戲院的UA院線同樣難敵租金壓力,黃嗣輝說戲院業經營艱難,「關一間少一間」,有同業面臨虧蝕但仍苦撐。以2011年被加租17倍的時代廣場UA原址為例,UA由地下搬上13樓、在2013年重開後,座位雖然增加100個,但人流減少,比較2011年及2014年數字,院內人流下跌兩成。 稱UA時代遷址 證人流「跟戲院走」 黃嗣輝分析,戲院在規劃上被歸類為一般零售或服務業,而非康樂文化等特定用途設施;然而,戲院佔地廣、合約長(一般8至10年)兼投資額高,邊際利潤不及零售,商場營運商雖然明白戲院能吸引人流,但「靚位」卻已跟戲院無緣,不少戲院近年改到位置較不便的高樓層,黃承認對人流、生意「肯定有影響」。 被問及加開戲院是否有助吸引更多觀眾?黃認為戲院業仍有空間「做大個餅」。他解釋,時代UA搬遷期間,鄰近兩間主要戲院(包括皇室堡UA戲院)觀眾雖有增加,但絕不能填補時代廣場客源,證明部分客人「跟戲院走」,若沒有合適地點及場次,便直接放棄。 可考慮深水劘鰹q等先行 由此推論,黃認為現時未有戲院的社區如深水鶠B大埔或離島,尚有觀眾群待發掘,戲院數目增加亦有助戲路更多元化。他指不同地區觀眾對戲路口味各異,例如屯門區上畫港產片可能比較「收得」,但若上映《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可能未必受歡迎;相反亦然,個別片種會較符合中環、尖沙嘴區觀眾喜好,「一旦片種及場次增加,就更能迎合不同口味觀眾」。 談及施政報告「拋磚引玉」,邀請戲院業界提供意見,黃嗣輝認為公眾應擺脫「戲院一定在商場」的想法,覓地方向可從多方面茪漶A社區內使用率低或空置的設施均可考慮改建為獨立戲院,「未必每間戲院配置都要跟商場(戲院)一樣高,滿足到社區需要便可」,他又不排除戲院可在合約期內以某特定優惠票價作回饋,但詳情需待跟政府商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