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首任華人校長黃麗松上周三在英國辭世,享年94歲。曾與他共事多年的前港大副校長、現任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榮休教授楊紫芝憶述,黃雖然談不上與學生打成一片,但絕不會打壓學生意見,亦不阻止學生參與社運。她又指黃麗松十分愛國,「從來不會想港獨」,故他樂於參與《基本法》起草。這位港大前校長晚年醉心製作小提琴,曾將作品送贈港大。
明報記者
黃麗松於1972至1986年間擔任港大校長。楊紫芝說,當年女性地位較低,黃先後邀請她出任港大管理委員會成員及副校長一職,她形容黃是其伯樂,一直很感激對方賞識。
學生開會英文差 黃耐心聆聽
楊教授說,最深刻是黃的領導才能,他下了的決定不會輕易改變,「除非你有很具說服力的原因」。不過她指黃不是專制的人,每次開會必聆聽不同意見後才作決定。曾有一屆學生會會長在教務委員會會議上發表意見,因英文十分差劣,令會上教授聽得很辛苦,但黃校長一直細心聆聽,很有耐性。
楊憶述黃為人嚴肅,與學生始終有距離,但亦曾「踏出一步」宴請學生會成員到校長官邸作客,不過他其後卻被指藉此收買學生,楊坦言不明所以。楊補充,當年學生參與社運時,黃總保持中立,不會阻止。
黃麗松於1985至94年間擔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楊說可見黃很愛國,「他從來都不會想港獨,他覺得愛國是本分」。黃在回憶錄《風雨絃歌》中亦稱,七十年代末學生對政治活躍起來,有些學生對政治很清醒,對自己是中國人的事實很敏感,「認識這些學生使我頓感愉快」;他在82年獲邀到北京見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當年聽鄧親口講述對香港設計的藍圖,令他有信心香港在殖民地時代結束後必受妥善照顧。
力拒港府捐款打福島
黃在回憶錄中亦說,當時任立法局議員的他認為香港很快回歸中國,故亦沒理由支持英國保住另一殖民地。事緣1982年港府計劃捐2000萬英鎊予英國參與爭奪福克蘭群島主權的戰爭,黃麗松堅決反對,直至獻金降至200萬英鎊,他又爭取獻金必須用於戰爭相關慈善事業,而非用來打仗。
黃熱愛音樂,特別是小提琴。楊指黃退休後曾在英國隨著名提琴製作大師Juliet Barker學藝,黃亦在其回憶錄中提及,他親手削木製成小提琴的琴脊,其後回港因苦無工具,故交給友人加工,最後將完成品取名「黃徐李尼」琴(黃、徐、李為製作人姓氏,「尼」字令琴名似意國名稱),更將琴送給港大。
晚年學製小提琴 作品送港大
楊教授又稱,黃晚年長居英國伯明翰,平均每年回港兩次,跟他熟稔的東亞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每次均會請他吃飯。據她所知,黃一直沒什麼特別病痛,最多只是一些風濕骨痛。
特首﹕領港大成世界級
據了解,港大正商議籌辦紀念黃麗松的活動,稍後會公布。行政長官梁振英昨發文對黃麗松辭世表示哀悼,梁指黃高瞻遠矚,帶領港大成為世界級學府;同時亦曾擔任前《基本法》諮委副主任,積極參與香港回歸工作,對國家及香港貢獻良多。
教育局長吳克儉亦讚揚黃為港大奠下穩固基礎,德智兼具,充分彰顯港大「明德格物」的校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