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嶼山愉景灣發生本港首宗短肢領航鯨擱淺個案。本月13日曾有一條約3米長的短肢領航鯨疑迷路於尖沙嘴海旁一帶游弋,其後失去影蹤。事隔11天後,一條體形相若的同類鯨魚伏屍於長沙欄沙灘,不排除是同一條鯨魚,死因有待進一步剖屍確定。 皮下脂肪少 顯示瘦弱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鯨豚擱淺行動組」成員與獸醫昨日到長沙欄沙灘,證實現場有一條長3.65米的短肢領導鯨屍體,屬雌性及已成年,屍體已嚴重腐爛,近尾部位置有一道12厘米長的傷痕,但不確認是死前抑或死後造成,另其皮下脂肪只有1.5厘米厚,較正常皮下脂肪平均1.91厘米為薄,顯示牠身體較為瘦弱。專家即場為鯨屍抽取皮膚、皮下脂肪、腎臟、肺部組織及股肉等樣本作進一步化驗,鯨魚的頭部、胸鰭及背鰭則送走以便作電腦掃描。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助理科研項目經理冼映彤表示,這是香港首宗短肢領航鯨擱淺個案,該鯨類主要分佈於世界各地的熱帶、 亞熱帶及溫帶地區(包括南中國海及香港水域),一般15至50條一群出沒於約300至500米深海水域。本月13日,有巿民在尖沙嘴發現一條短肢領航鯨獨自游弋,有可能是迷路或與同伴失散,但專家當日到場時已失去其蹤影,其後連日搜尋亦未有發現。 冼映彤續說,鯨豚的背鰭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是獨一無二的,一般能以鯨豚背鰭的特徵辨認個體身分,惟昨日的鯨屍背鰭已嚴重腐爛,未能確定死因,亦難以判斷是否與尖沙嘴所見的是同一條,但不排除當中的可能性。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表示,雖然連日發現鯨、豚屍體及白海豚受傷個案,事件可能會引起社會關注,但其實每宗個案有不同性質,本身沒有相連性,不應混為一談。 大澳疑現江豚屍體 另外,昨日有市民報稱在大澳對開水域發現一條懷疑江豚屍體,但漁護署人員到場經搜索未有發現。上周三(21日),西貢鹹田灣發現一條身長117厘米的年幼雌性江豚屍體,死因有待解剖確定。市民如發現鯨豚屍體或活體擱淺個案,可致電政府1823電話中心「鯨豚擱淺熱線」舉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