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研究發現,市民在填寫與購買房產有關的問卷調查時,往往會聲稱為了交通方便而寧可犧牲房屋的尺寸,但到了實際購房時,在決策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房屋的屋價問題。
上述結論是加拿大皇家銀行和Pembina研究所進行的一項調查所發現。研究所安省地區主任布達(Cherise Burda)表示:「為了買到自己能供得起的房子,人們寧可去到更偏遠的地方。但在那堜w居下來之後,隨之而來的費用就把屋價上省下來的錢給用光。地理位置對購房還是起決定作用的。」
上述機構所做的報告,是根據4位現實中的購房者的決定而來。研究組織者向這4名實驗對象提供了5個分處市中心和郊區的物業,請他們來做出判斷。
其中一位實驗對象杜蘭(Derek Durham),為了節省在交通上花費的時間,他最後決定還是要從2年前買的賓頓市的房子搬回多倫多市,最後他挑選的地方是在當妙路(Don Mills)夾約苗路(York Mills)。
「多倫多的交通愈來愈差,上班所用的時間愈來愈長。我上班要花1個半小時,每天要花費3個小時在路途上。」
這堜珓的交通方便,並不一定是要到多市中心地區,在周邊的公交大站也同樣能節省開支。
以密市Port Credit周圍地區為例,這堛漫苳l雖然平均要比米爾頓鎮(Milton)同類房子要貴18萬元左右,但因為方便搭公車,業主每月節省下來的交通費用可以達到1000元。
郊區居民關係更好環境更清靜
當然﹐也有人買屋的關鍵標準不在屋價及地點﹐華裔市民陳先生雖然經歷過因大雪而要在上班路途上花費3小時的情況,但他仍認為在密市購屋的決定十分正確。
「我認為郊區地帶的居民關係更友善,環境更清靜,車輛交通也比較少,適合孩子在一個人際關係相對較單純的環境中成長。」
另一位華裔市民李先生2010年底買房時,所考慮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中買到相對較大的房子,而且希望是去一個華裔居民比例沒那麼高的社區。
至於交通問題他雖然也考慮到,但並不十分重要,因為他的上班時間與絕大多數居民的上班高峰期錯開,而且他的太太工作地點也是位於郊區,上下班耗費時間並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