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巴黎《查理周刊》槍擊案,被視為對言論自由的侵犯,法國各地陸續出現集會,支持言論自由。法國媒體過去數度成為攻擊目標,但以《查理周刊》案死傷最重大。 《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槍擊案造成12人死亡。社交媒體上出現張貼「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圖片的運動,藉此表達對媒體及言論自由的支持。 法國國家記者工會聲明,這起案件殺的是言論自由,謀殺記者等同恐嚇媒體業,試圖讓媒體噤聲。 法國媒體和新聞工作者過去數度成為攻擊目標。反共產主義者曾於1956年11月試圖在《人道報》(l’Humanite)辦公室縱火未遂;1974年8月,巴勒斯坦解放陣線在《黎明報》(l’Aurore)及廣播之家前放置汽車炸彈,幸好無人傷亡。 1982年4月,黎巴嫩媒體《Al Watan Al Arabi》在巴黎的辦公室發生爆炸,1人死亡、63人受傷;2013年11月,一名槍手先在巴黎西部的BFM電視台(BFM TV)對空鳴槍,兩日後前往《解放報》(Liberation)辦公室開火,擊傷一名攝影助理記者。 《查理周刊》3年前也曾被惡意縱火,但所有在法國發生過、針對媒體的攻擊案中,以《查理周刊》槍擊案最為嚴重。 巴黎民眾及媒體工作者於傍晚在共和國廣場(Place de la Republique)聚集悼念死者,反抗恐怖主義,支持言論自由。法國主要媒體《世界報》(Le Monde)、《費加羅報》(Le Figaro)等新聞工作者分別透過網絡或在辦公大樓齊聚默哀,哀悼《查理周刊》的同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