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傳統武術中有眾多兵器,其中刀、槍、劍、棍並列四大「正兵」,首名復原明代永樂寶劍的鑄劍師胡小軍(劍村)與中華國術總會創辦人馬廉禎表示,刀劍與武術發展關係密切,鑄造刀劍技術、造型可見時代變遷,更反映文化精神。
春秋時期已有寶劍
胡小軍來自浙江龍泉,2005年成立「劍村刀劍文化研究院」,致力以古代傳統技術鑄造刀劍作品,以及復原古代經典刀劍。他笑言龍泉是「老品牌」,「一直延續祖先留下的這份財產,所以我們也用最傳統、最古老的方法鑄劍」。
古代鑄劍鼻祖,是春秋時期越國人歐冶子,成書於東漢的《吳越春秋》記載,他曾為越王允常鑄造5把寶劍,胡小軍指歐冶子為了尋找適合鑄劍的材料,輾轉到了龍泉,並與吳國干將為楚昭王鑄3把名劍「龍淵」、「泰阿」、「工布」。胡小軍表示,龍泉具備了鑄劍最重要的材料,如豐富的鐵砂礦,故當地仍保留荈Е恓惜M、劍技術。
刀﹕戰場兵器 劍﹕權力象徵
刀與劍,是兩種造型、用途截然不同的兵器,胡小軍解釋,刀在古代一般用於戰場,「劍從漢代開始就不上戰場。拿劍的人,都是有身分、地位、權力的,在中國人心目中,劍是百兵(武器)之首」。擁有劍的人有身分地位,鑄劍師也視製作劍為神聖工作。「鑄劍是非常神聖的!我們對每把作品,從設計、(了解)背後故事,要做很多工作,所以需時頗長。」他稱,鑄一把劍一般用上半年或一年,「有說『十年磨一劍』,我們是理解的」。
「皇帝要給大臣最好的禮物,自然就是送尚方寶劍,代表權力、地位。當然到現在,刀劍已經退出戰爭的舞台了。」胡小軍說,刀劍現在多用作裝飾擺設、藝術品、武術或體育用品等,而造型精美、質料優良的刀劍更可用來送禮,「所謂『佳人配才子,寶劍贈英雄』,自古以來寶劍是一種非常珍貴、尊敬的禮物,用來贈送給特別重要的朋友或對象」。
刀傾向剛猛 劍傾向浪漫
中國歷史上,刀劍與武術發展,如影隨形。中華國術總會創辦人馬廉禎表示,各武術門派或流派都有徒手及使用器具的套路,刀劍存在於各派別中。刀是單刃(只有一面刀鋒)武器,劍屬雙刃(有兩面刀鋒)武器,揮舞的方法、呈現的感覺絕不一樣,「刀傾向(表現)剛猛、猛烈、速度;(耍)劍則表達更多詩意、浪漫的感覺」。以現代武術來說,刀劍的象徵意義更大,可以給予練武者更多的發揮空間,「讓你練的東西更優雅、更有品味。兵刃武器(的武術)一般高於徒手武藝」。
馬廉禎說,欣賞與兵器有關的武術,可從練武者持刀、劍方法入手,「觀察使用者對刀劍分寸的掌握度」。他舉練劍者為例,因劍尖在古代代表君子、至高道德標準,故講究劍尖不能向下、落地。
練刀劍學忍讓調節
「很多人對練刀劍有誤解。其實練刀劍不是令人更兇殘、更有殺傷力,而是在練習的時刻中學會忍讓、調節。」馬廉禎出身武術名門,自小習武,他認為練習刀劍可以提升修養,「刀、劍是鋼鐵之物,會生鏽、磨損,要學會保養它,使它時刻維持在好狀態,保養刀劍如保養人」。即使今天刀劍的實際用途不再明顯,他認為刀劍在提高審美標準、強身健體、陶冶性情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古典刀劍展】
中華國術總會與饒宗頤文化館早前舉辦「大荒寒鋒 冷月龍泉﹕中國古典刀劍返真展」,展出40多件由胡小軍鑄造的當代刀劍作品,讓觀眾重新認識古代刀劍文明。右方為部分展品。
?輕呂
《逸周書?克殷解》曰:「擊之以輕呂,斬之以黃鉞。」青銅時代有種兵器稱為「輕呂」,是劍的前身,外形像短劍。
?巨刃戰國劍
「巨刃戰國劍」劍身較一般劍闊大,劍柄位置飾有饕餮紋(圖5箭嘴示)。饕餮為傳說中貪吃的怪獸,饕餮紋常出現於古代器物中。
?龍鞭
胡小軍除有鑄造刀劍,他亦以百煉鋼製作了「龍鞭」,鞭子呈竹節狀(見圖7)。
?蝴蝶雙刀
常見於南方拳、詠春套路的「蝴蝶雙刀」,是20世紀初民間演變出來的武器之一。
?龍淵
劍鞘也是劍的一部分,如「龍淵」劍鞘以黑檀木及鯊魚皮製作,予人高貴之感。
文:G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