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時任英國《衛報》記者格倫.格林沃爾德(Glenn Greenwald)去年訪問美國前中情局特工斯諾登,揭發美國監控國民的醜聞,格倫在新書No Place to Hide中描述,在港與斯諾登訪問後,寫了多篇報道希望盡快刊出,但《衛報》一度拖延,令他心急如焚,原因是《衛報》要諮詢法律意見,並尋求美國政府回應,最終拖了3天才出版。
格倫在新書提及與《衛報》的多番周旋。格倫於2012年底任職《衛報》專欄作家,斯諾登主動聯繫他,格倫遂與《衛報》協議把訪問交予該報刊登,而《衛報》則派出主責國防新聞的駐華盛頓主管麥卡斯基爾(Ewen MacAskill)協助。
怕身分不實 會面驗證
去年6月初格倫與攝影師拍檔抵港,與斯諾登做了詳細訪問,隨即寫了4篇報道,希望《衛報》盡快刊登。不過,麥卡斯基爾初時擔心斯諾登的身分及資料是否真確,因此格倫帶他見斯諾登,斯諾登出示所有過去的工作證明,麥氏才放心說﹕「我再沒有懷疑了。」
若網上發布 失《衛報》撐腰
過了一關,還有其他阻礙。在倫敦的《衛報》編輯表示稿件仍要諮詢律師意見,並要讓白宮回應。格倫心急如焚,擔心若再不報道,資料會外泄,亦會被同樣取得斯諾登文件的《華盛頓郵報》搶先作傾向美國政府的報道;不過,格倫亦盤算若自己在網上發布會失去大新聞機構撐腰,亦可能引來《衛報》反擊。
編輯企硬 美官大罵
後來美國國防部、司法部、白宮等聯絡《衛報》,採取拖延策略,稱不明白報道的前文後理,要待下一周開會再談,官員起初態度良好,但《衛報》編輯「企硬」稱若對方沒有充分理由,報道會盡快出版,美國官員態度大改,大罵他們不是認真的傳媒。報道最終在3天後,即香港時間6月7日起陸續刊出,格倫形容迴響之大出乎他意料之外。
明報記者 蔡傳威 周展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