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美國加州科學家周三公布首次成功製造出「人工生命體」。他們將人工合成的DNA組成單位插入大腸桿菌細胞後,並沒遭細胞排斥或汰換,並且成功傳給後代。科學家預期新技術將來可「度身訂造」研發抗體、疫苗或其他醫療產品,幫助治療癌症、愛滋病、糖尿或其他頑疾,對生物醫療大為有利。不過,質疑者憂慮「人工生命體」可能擾亂自然,亦有「扮神」道德爭議。
在自然界中,盛載生物遺傳指令的DNA(脫氧核糖核酸)一般由4個基本「核隞纂v(nucleotide,代號A、T、C、G)組成的「鹼基對」(base pair;A與T結合;C與G結合),從而形成DNA螺旋結構。
改造細菌首可繁殖傳基因
美國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人員在這次實驗中,先合成出兩個新的核隞纂ud5SICS」和「dNam」,然後把它們插入大腸桿菌的DNA,組成代號「X-Y」的人工鹼基對。結果顯示,DNA能以適當速度準確複製,被改造的大腸桿菌細胞沒有排斥或去除人工鹼基對,並繼續生長和繁殖,這意味科學家首次成功製造出「人工生命體」。
將人工合成鹼基對植入活體細胞須克服諸多困難,例如人工鹼基對需與天然鹼基對融合,以保持DNA結構穩定。此外,DNA在自我複製及轉錄過程中,人工鹼基對必須能成功「分分合合」,還要避免被DNA修復機制當作「外來者」而清除掉。
研究負責人羅姆斯伯格(Floyd Romesberg)說,雖然此次研究中的人工鹼基對還不能參與製造新型蛋白質,但在理論上,引入X-Y鹼基對,可將構成蛋白質的基本胺基酸數目由目前的20種提升到172種。
可望製造特定功能蛋白質
合成生物學近年方興未艾,商機巨大(見另稿),一大研究焦點就是通過化學手段合成人工鹼基對,加入特定遺傳信息,希望最終能製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乃至生物組織,用於生物醫療等領域。
支持者相信,新技術可用於生物醫療,例如更強效的疫苗、抗體和新藥物,還可望改善人類體質,甚或幫助人類克服外太空或海洋等惡劣環境。質疑者則憂慮,人工合成DNA長遠可能帶來惡果,例如擾亂自然,甚至將來可能出現「超人類」,令未經改造的正常人被擠掉的爭議。科學家強調,這次實驗的人工合成鹼基對必須借助特殊的轉運蛋白進入大腸桿菌細胞,在實驗室外無法複製,因此毋須憂慮改造的大腸桿菌逃出實驗室造成危害。有關研究發表於《自然》科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