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鄒平學認為,特首普選設提名委員會提名候選人,將有利於實現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以愛國者為主體、包容左中右」的港人治港設想,但出席同一論壇的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指出,按過往經驗,港人憂慮的「不是選出對抗中央的人,而是擔心選出對中央唯唯諾諾的人」,又憂慮中央日後是想「左的人盡量多一點、右的人最好不要」。
鄒平學是深圳大學教授及法學院副院長,他昨應邀到港大出席「一國兩制與中央對港政策走向」論壇。他指出,2017年特首普選若設提名委員會,「界別混合、超黨派」的特點將能保證香港各界「均衡參與」、「體現廣泛代表性」。
鄒平學認為,社會上有一種不客觀的論調,指若由提委會提名,泛民將不能出閘,但他認為,與中央對抗的人不能與泛民「畫等號」,因泛民的政治光譜很廣,與中央對抗的人是極少數。他認為,大部分泛民與特區政府關係良好,也與中央關係良好,只要政治主張不偏激,完全有機會得到提委會認可。
但陳文敏在總結時質疑,按以往特首提名經驗,以及鄒平學對提委會提名的設想,「在過去20多年都沒有發生過」,指鄒的說法「太理想」。
鄒:公民推薦難成法定程序
被問到曾參選特首的民主黨何俊仁和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是否符合特首「不對抗中央」的條件?鄒平學認為要看對方的言行,又認為多年來這些人的行為,提委和中央都是「看在眼裏」。
至於18名學者方案包含公民推薦,鄒平學說,在尊重提委會唯一的提名權力下,任何團體說要推薦人選是很正常。鄒又認為,公民推薦不可成為法定程序,候選人數目則以2至4名為佳。
張達明:學者方案避免私相授受
另外,有份提出18學者方案的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及民主黨羅致光昨在電台說,提出「公民推薦」方案,是希望政改不會原地踏步,亦不想香港進一步兩極化。張稱,若有公民推薦機制,參選人可以早點爭取市民支持,公布政綱,避免如以往特首選舉般,為了拿提名而作背後利益交易,甚至找中央政府「黃袍加身」。
羅致光稱,方案對建制派亦有好處,例如新民黨葉劉淑儀在小圈子選舉中未必拿到150張提名票,但相信她走出街拿7萬個公民推薦並無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