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除了政府,民間組織也會透過調查和研究方式收集公眾對某一議題的意見,呈現社會多元聲音,與政府主導的調查互相參照,部分也有助政府掌握民情。香港多間大學自設民意調查機構,成立逾20年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本地具公信力,但也受到不少質疑。質疑聲中,有出於對民調運作的不了解,也有各持份者對結果的不同解讀。
批評:「關鍵時候」發表不利政府民調
2014年3月初,身兼政協常委的痚穧a產副主席李家傑點名批評學者鍾庭耀主持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在關鍵時候,發表對中央政府、特區政府,以及整個愛國愛港陣營十分不利的民調結果」,客觀上為反對派營造民意基礎。李家傑建議由香港總商會等八大商會、廣東及福建社團聯會等成立民意調查基金,和中文大學、科技大學等合作辦民調,提供「更客觀」的民調數據。有學者認為李的言論反映他對民調研究的無知,但仍引起社會對民調如何做、是否可信的討論。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表示,民調對港府施政有「不錯的參考價值」,她亦有留意不同機構做的民調,惟她稱不宜評論本港民調機構,民調機構的公信力或可信性應由學術界及專業界討論。
◆回應與爭議
港大民調不夠科學?
專業民調14元素 港大符13項
根據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ISSC)會員協會世界民意研究學會(WAPOR)「關於報告和調查結果的守則」中14項調查報告應有的元素,港大民研2014年3月的特首及政府民望數字報告,符合當中13項要求。
中大亞太研究所項目研究主任沈國祥表示,港大民研在網上有公布民調的程序和細節,都有專業民調應有的元素,認為透明度已經很高,暫時不覺港大民研有大問題。
民調愈多愈好?
互相對照 反映社會真相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表示,該學院的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有做民調,認為更多機構做民調,結果可互相對照,反映社會真相。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廠商會會長施榮懷認為,民調結果受制於問題設計、受訪者的組群,不能說成立一個機構支持做民調,「結果便全是對的」。但他認為多點種類的結果,可作比較參考。
民調負責人:程序相若 結果理應相若
多間大學自設民意調查機構,被問到若商界出資成立新的獨立民調機構,提供客觀數據,其中兩名負責人認為,在民調程序相若之下,同一議題的結果理應相若。其中一人稱,政府亦知道,同一議題,政府委託其他機構做民調的結果,與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結果差不多,成立新民調機構,不等於可以平衡港大民研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