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掃黃之事在內地互聯網上雖然荒腔走板,但官方卻是一本正經,大張旗鼓。過去一年來,廣東接連發生南周事件、新快報事件、陸豐掃毒和東莞掃黃等多宗轟動全國的大事件,如果說前兩件事令當局下了重手整治傳媒、收緊言論尺度的決心的話,後兩件事則直接與廣東官場生態有關。
改革典範 粵官仕途光明
東莞的「性都」稱號久負盛名,但廣東和東莞官員一直矢口否認,現在貴為副省長的東莞前市委書記劉志庚就公開駁斥上述說法是「很多沒有來過東莞的人都對東莞有一個偏見或者成見」,卻不知這正是來往東莞的識途老馬所贈「雅號」。和廣東省在全國的地位一樣,由於GDP一直名列省內前茅,東莞歷任市委書記都例升至副省級,除省人大前副主任歐陽德因受賄落馬外,李近維、佟星都已「平安茬陛v,劉志庚和現任書記徐建華,估計這次也難被問責。
廣東是內地改革開放的標兵典範,從謝飛以後,近20多年來廣東省委書記都是中央政治局當然委員,李長春、張德江兩任書記還先後高升常委。但廣東的黃賭毒風熾,正是這20多年間的事。
與中央關係深 問責不易
在這種示範效應下,內地近年的「性都」早已不止東莞一地,海南島「黃色娘子軍」一度不讓「莞式服務」專美;
湖南長沙洗腳屋林立,有「腳都」之譽;陝西咸陽市委書記更因將洗腳業定為當地支柱產業大力推廣而名聲大噪……這一切,都是近20多年來內地道德淪喪、笑貧不笑娼的真實寫照。
胡春華上任以來,廣東雖大事不斷,但暫無高官「落馬」,事緣廣東官場盤根錯節,都與中央大員有關。
廣東官方微博昨晚的反擊信息,顯示小胡要清理南粵官場絕非易事。今次掃黃風暴,除個別公安警官外,相信仍難撼東莞和廣東高官。
只是,連串事件已令汪洋「幸福廣東」的金漆招牌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