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理論大師道爾(Robert A. Dahl)周三(5日)在家中逝世,享年98歲。道爾生前是耶魯大學政治學系斯特林教席榮休教授暨社會學系高級研究科學家,已故美國著名政治學者白魯恂(Lucian Pye)曾說過:「當道爾談論民主,人人皆應洗耳恭聽。」 耶魯泰斗著作等身 達爾周三在家人陪伴下安祥離世。他1915年生於美國艾奧瓦州,11歲隨家人搬到阿拉斯加,先後在華盛頓州立大學和耶魯大學完成學士和博士學位。他在二戰時從軍,獲美軍銅星勳章。戰後他重返耶魯任教,1986年退休,接蚗繸瞻庖粟S林教席(Sterling Professor)。該教席是耶魯最高學術頭銜,獲授者都是在專攻領域首屈一指的頂級學者。 道爾1957年憑《The Concept of Power》(權力的概念)嶄露頭角。那段時期正值社會學者米爾斯(C. Wright Mills)和杭特(Floyd Hunter)提倡民主只是由精英統治的論述成為學界焦點,道爾1962年的經典著作《Who governs?》(誰統治?)對此提出強力反駁。 論述西方民主多元主義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陳健民向本報指出,道爾以耶魯大學所在的紐黑文(New Haven)為研究對象,發現當地許多重要決策並非少數人單獨決定,而是受到許多人用不同方法所影響,論證出西方民主傾向於多元主義。道爾1971年出版《Polyarchy》(多元政體),進一步闡述這項觀點。 「令民主學說更有現實感」 陳健民形容,道爾上述理論點出了現實民主與理想民主的重大差別,他把經濟等其他因素帶進民主理論,不再局限於選舉制度,令民主學說更有現實感,這是其重要的學術貢獻。 道爾論民主的著作包括早年的《民主理論的前言》(A Preface to Democratic Theory)及退休後探討民主本質的《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民主及其批判)和《On Democracy》(論民主)。陳健民指出,道爾晚年思想更為左傾,開始認同馬克思所指,倘若貧富差距過於嚴重則無法落實真正民主,只有經濟趨向平等才能邁向民主。明報記者 周宏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