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深社工李炎昌指出,10歲至13歲是由兒童進入青少年的「轉變期」及「尷尬期」,不單止心理及生理都有所改變,更會覺得自己不再是兒童及被長輩要求自立,同時又因仍未是成年人而被諸多限制。而時下青少年較以往早熟,不少人開始談戀愛,加上社會重視學歷,令在轉變期階段的少年倍感困惑及吃力,一旦遇上學業困難或感情挫折,可能會做出以死逃避的錯誤行為。 家長應多關心傾談 李炎昌認為,協助子女由兒童過渡到青少年的轉變期非常重要,家長在這階段應盡量給予關心,最好能以朋友身分與子女傾談,分享自己經歷,從多角度分析及灌輸正確觀念,包括學習知識對人生的重要,以及對於結識異性不要「去得太深」,不應一開始便認定對方是「一生一世」,更不應在青少年時期發生性行為等等。家長並要教導子女明白人生就是要在「失敗中學習」,對失敗不要看得太重,更加不應輕易放棄或輕生。 他提醒家長,若發現子女日常行為突然改變或成績急劇退步便要留心,應開心見誠向子女了解慰問,或可向子女的朋友甚至校方查詢,有需要時可向學校社工求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