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府亦有撥款資助學生交流,惟之前主要資助學生赴內地,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月前宣布,在今年推出不限交流地區的1800萬元資助計劃,資助八大院校清貧學生參與交流,但部分資助金仍要靠院校籌款作配對。教院協理副校長莫家豪坦言,不利規模較小的院校,希望港府作更多承擔。 中文大學學生事務處處長梁汝照表示,該校2012年起加強推動學生到亞洲地區交流,除因為亞洲崛起,亦因赴當地的成本較低,學生較能負擔。該校會為每名學生提供1000至數千元津貼,若學生並非往內地、未能獲政府資助,校方會以籌款得來的經費提供津貼。梁汝照補充,主要安排學生在港府駐海外辦事處,或本港企業的海外分公司實習,為期1至3個多月,大部分學生不收取薪酬;過往有學生在海外實習後,畢業時獲僱主正式聘用。 教資會推出為期2年的資助清貧大學生交流試驗計劃,該會撥款1000萬元、八大院校籌款800萬元作配對,各校獲資助金額及配對金額,根據該校清貧學生比率及學生數目釐訂;每名學生最多獲資助1.5萬元。港府亦在2011年撥款1億元推行先導計劃,資助本地專上學生到內地作短期實習或交流,每名學生最高可獲3000元資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