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冬至﹕日照最短之時 常聽說「冬大過年」,冬至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甚重視的節氣。冬至在《尚書.堯典》中稱為「日短」,因為這天太陽離北半球最遠,日照時間最短。《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漢朝視冬至為大事,官員可享節令假;冬至在香港也是法定假日之一(稱作「冬節」,僱主可在冬節與聖誕節之間擇一為法定假日)。 古代也放假 今成共敘之日 冬至當天是否一定低溫呢?香港天文台資料顯示,從1947至2012年冬至當日的平均溫度中,最高是22℃,最低則是8.5℃。莫慶炎表示,冬至及之後的大寒、小寒等節氣,只是反映其寒冷氣候,並不等於當天的實際天氣。又常聽人說冬至當天寒冷的話,接茠犒A曆新年就不會冷,莫慶炎解釋這並無科學根據,有的也只是巧合。 莫慶炎續說,現時冬至已演變成傳統活動,「大家在冬至都不會說要多穿衣服,而是與家人吃飯」。冬至也變成飲食業的商機,因為不少市民會外出吃飯,與親友共敘天倫。 立春﹕恢復耕作之時 寒冬過後就是春回大地的時候,亦迎來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春天是四季之始,天氣回暖,適合春耕,因此立春對古時以農業為生的人民有極大意義。2014年的立春在2月4日。 古﹕生計所繫 今﹕多講堪輿 立春有迎來春天的意義,但當天的氣溫就不一定上升。莫慶炎指天文台於過去立春當日的平均氣溫,都比先前的節氣「大寒」為低,「我們將香港的冬季定義為12月至2月,立春在2月,溫度普遍仍未上升」。 立春是以前農業社會耕作的依據,莫慶炎笑指今時今日已演變成堪輿學家講風水、相學及算命的工具,而計算生肖也普遍從立春開始計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