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浸信會永隆中學中四生 王梓茵
超級颱風「海燕」11月初吹襲菲律賓中部,沿岸城市塔克洛班市、達安班塔延及吉萬成為重災區。颱風激起巨浪,把市內房屋、樹木、甚至市民一併捲進浪裏,一切化為一堆堆頹桓敗瓦,屍橫遍野,哀號連連。面對菲律賓的風災,各國並沒冷眼旁觀,災後迅速前赴當地救援及派發物資,盡力拯救生還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亦成功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4000萬元注資賑災基金,讓本港機構能申請撥款,前往當地協助救援及補充物資。
香港作為一塊福地,很少發生傷亡嚴重的天災。但在各地發生天災的時候,香港市民每次都會籌集大量捐款及救援物品運至當地協助災民。當中更有不少港人自告奮勇前赴當地做義務工作,為災後重建出一分力。如兩年前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及海嘯,港人都不遺餘力的為災區籌募善款。這次菲律賓風災,本港社福機構更於災後短短3天籌得近1200萬的善款,足以證明香港市民對受災地區的熱切關注及支持。
相比起以往的募捐,這次更能反映港人扶危救困的精神。菲律賓與香港的關係於3年前因馬尼拉人質事件逐漸惡化,香港特區政府要求菲律賓總統道歉,不被理會。在互相對峙的背景下,香港市民仍然能斷然放下早前的恩怨,捐出大額金錢賑災。我認為菲律賓政府應重新檢視以往對港府的態度,並在日後作出合理的交代。
香港一直被稱為冷漠的都市,對周遭事物漠不關心,這次捐助菲律賓風災正好反映港人對需要幫助的人尚有一顆熱心。我盼望香港市民能把這股熱心承傳,以任俠好義的態度影響身邊的人,把冷漠化為溫暖,創造新一代香港精神。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