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從要求專家蒐集意見,到制定《特定秘密保護法》概要及將法案提交國會,歷時僅數個月。雖然日本輿論普遍認為應讓國民有更多時間討論,留待明年初才審議,惟首相安倍晉三堅持要在本屆國會會期內通過法案。 安倍上台後,以中國及朝鮮威脅日增為由,建議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其功能與結構上跟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相似,同為負責統籌國家外交與保安政策的「司令塔」,相關政策的制定權將集中在首相及官房長官、外相和防衛相等少數閣僚手中。會議旗下設立情報機構,負責解密和通訊監聽等任務,並按所得情報擬定相應策略。為免機密外泄危及國家安全,有必要就情報及政策保密立法,《特定秘密保護法》應運而生。 安倍此前曾表示,《特定秘密保護法》事關日美安保同盟合作,必須盡快制定。事實上美國在斯諾登泄密事件遭受打擊後,便加強要求日本與美國分享情報的同時,把好自家情報管理的大門。 美憂慮日情報保密不嚴 日本新聞網引述消息稱,日本沒有嚴厲秘密保護法規,導致發生不少秘密外泄事件,例如2010年日本警視廳114份文件遭上載到多個網站,令秘密受查的伊斯蘭國家人士、線人的真實姓名、負責調查國際恐怖活動的人員身分曝光等,以致華府不敢向日本提供機密情報和情報設備。日本輿論認為,安倍首相希望在美國副總統拜登抵日訪問之前,能在國會通過有關法案,以作為日本向美國的獻禮,盼盡快獲取華府信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