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深兩地政府下學年在深圳最多增加200個港式課程學額,供單非、雙非及居於深圳港人子女入讀,可謂杯水車薪。政府消息強調,新措施並非為解決雙非童「迫爆」北區學校的問題,而是作「起步」作用,探索在內地進一步發展港式學校是否可行。事實上,去年「零雙非」政策實施,意味數年後雙非對本港學額需求將持續下跌,內地的港式學校,長遠將改為照顧北上工作港人的教育需要。 在內地辦港式學校會否受歡迎仍屬未知數,現階段不少雙非童家長欣賞香港的師資、文化和語言環境,故仍首選讓子女來港讀書,而在內地工作的港人,亦可選擇當地國際學校。兩地政府現時在內地增辦港式課程只是一試市場反應,將來是否要大規模發展,將交由家長決定。 跨境用公帑罕有 表明暫不資助 港府亦曾一度探討資助雙非童在內地讀港式課程,吸引他們留在深圳讀書,勿來港「爭學額」;不過,港府昨宣布雙非童留深圳讀書的政策時,表明不會為這些學童提供資助,原因之一是「跨境動用公帑」的例子罕有,教育局未必可輕易獲立法會通過撥款,二來港府一旦花公帑營辦這些學校,就有責任監管其財政和質素,而假若將來在內地各城市都設立港式學校,均由公帑資助,將涉巨額公帑,故當局決定提供資助前必須審慎考慮。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