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08年8月,內地最大的乳製品企業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均被驗出產品含有害化學物「三聚氰胺」,必須立即撤回。9月中國衛生部證實全國因食用含有三聚氰胺奶粉而患腎結石的嬰幼兒逼近5.3萬人,最少6名嬰兒死亡。
國產奶粉問題多 洋牌受捧
近年國產乳業的負面新聞一次次刺激內地消費者的神經。來自深圳的母親陳燕說﹕「以前很多人到香港買奶粉是出於省錢,但『三聚氰胺』後基本上是為了買『安心』。」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前,國產奶粉市場佔有率有60%。2010年,進口奶粉已同國產奶粉平分秋色各佔50%,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洋品牌的嬰幼兒奶粉更佔據80%至90%的市場份額。
2011年3月,新華社屬下的《瞭望東方周刊》稱港澳地區售賣的部分品牌奶粉,因遭大量內地顧客搶購時常斷供,原因是國產奶製品頻頻被揭有問題、監管不嚴等,令民眾失信心轉買外國奶粉。
推「限奶令」保本地供應
2013年3月1日,香港政府實施「限奶令」,變相令水貨活動成本大增。政府指出實施「限奶令」後水貨活動已收斂,但卻引來內地報章嚴辭批評及部分內地民眾的不滿。中大學者梁啟智於3月2日晚在微博發了一篇逾1500字長帖,題為〈香港奶粉限帶令﹕CCTV沒有告訴你的真相〉,向內地人解釋香港實行「奶粉限帶令」的由來,獲得數以萬計網民轉載。
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在實施「限奶令」後重申,「政府的出發點是確保本地父母的嬰幼兒能獲得足夠的配方奶粉供應,完全不是針對自由行旅客。當局會加強各方面的溝通,包括與內地媒體和在網上多做工夫」。
海關亦嚴打走私奶粉的罪行,4月於兩天內在羅湖、落馬洲等破獲3個有組織走私集團,拘捕10名港人,包括4名主腦及6名水貨客,相信他們合作走私奶粉圖利。海關於行動中檢獲110罐(99公斤)配方奶粉,總值2.75萬元。
有在羅湖口岸工作的奶粉水貨拆家透露,推限奶令後他每日收購的水貨奶粉由1000罐大減至300罐,推算拆家每月收入由約2.6萬港元跌至逾1.5萬元。他相信「一撤(限奶令)香港奶粉兩日掃清光啦!」
——綜合《明報》及政府新聞網報道
■相關概念
供應鏈(supply chain)
資源分配(allocation of resources)
自由市場經濟(free-market economy)
多層思考
1. 政府實施「限奶令」的目的是什麼?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限奶令」有多大程度能達到以上目的?
3. 資源分配加劇了中港矛盾還是促進中港融合?試輔例說明。
參考資料
1.〈放寬一孩 港奶粉荒憂惡化 內地改生育政策 高永文﹕密切留意影響〉,《明報》,2013.11.17
2.〈官方媒體﹕港爆奶粉荒 內地有責〉,《明報》,201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