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祿兩年前主要憑藉大批低下階層工農民支持當選首相,惟這批支持其泰國為泰黨政權的「紅衫軍」,與有王室與軍人支持、以城市精英和中產階層為主的「黃衫軍」對峙僵局一直未能緩和。她被指為了鞏固政權,推行高價買米等籠絡農民政策,最近又試圖推動備受爭議的特赦法案,為哥哥、前首相他信回國鋪路。 派津貼息示威非長遠計 英祿2011年8月上台後,恢復他信在任期間實施過的資助與救濟項目,例如今年內分發170萬部平板電腦予師生,還實行支持稻農的國家高價收購大米計劃。然而,單是2011年到2012年,買米政策便令政府虛耗達1,360億泰銖(約333億港元)。政府在其後無再公布損失,可是前任央行行長與財長蒂耶通(Pridiyathorn Devakula)最近估計,總額高達4,250億泰銖(1,041億港元)。 國際橡膠價格今年暴跌,1.2萬橡膠種植者8月底堵塞道路、鐵路兩周,又爆發警民衝突,政府9月時宣布撥212億泰銖津貼予橡膠農平息事件。稻農反對國家調低收購價,在9月初曾威脅到曼谷示威。英祿為了平息農民不滿,於是擴大對稻農、橡膠農的補貼,包括在新一個農事年動用2700億泰銖購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就呼籲泰國取消耗虛國庫的買米政策,改將資金投放於別的刺激經濟措施,以平衡國家預算,穩住持續增加的公共債務。 為兄回國鋪路惹非議 新加坡經濟學家帕拉庫埃利斯(Euben Paracuelles)直指這種滿足示威者的做法,陷政府於棘手局面﹕「政府沒有再多的空間實行補貼了。危險的是,示威隨時會發生兼且持續時間愈來愈長,愈成隱憂。」 政治方面,英祿一直未能擺平國內既存的政治派系磨擦。其政府嘗試修訂特赦法,讓他信能回國,馬上引來反對黨民主黨及反政府組織的示威抗議。該法案上周一遭上議院一致否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