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今日閉幕。會前引發輿論廣泛猜測和討論的中國改革綱領性文件即將面世,這也被視作習李施政綱領的首次系統性亮相。適逢中國改革「窗口期」,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為使命的本次大會,將如何繪就改革總路線圖,各界抱以期待。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於11月9日在北京召開,12日閉幕。這次會議在召開前即被媒體和中國民眾與35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相比較。後者被公認為「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透露改革總體思路和方向
按照慣例,全會閉幕當日晚間將發表公報。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稱,這種新聞式的公報,將主要介紹這次會議全貌,重點指出會議的主要精神,透露出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方向。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也表示,公報旨在向全黨、全社會通報本次會議的主要精神,尤其主要解決什麼問題,是對整個會議的全面介紹。
在十八大以來的反腐風暴中,多名省部級官員落馬,其中包括3名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成員,即中央委員、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以及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和中石油原副總經理王永春等兩名中央候補委員。
分析認為,上述官員應該無緣本次全會,至於此次全會公報是否會涉及其委員資格的變動情況,值得觀察。
另外,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此前於10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稿進行了修改,並提交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
「《決定》應是對中國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將從全局勾勒未來中國改革的總路線圖。」汪玉凱說,輿論普遍認為,這次會議或將開啟中國改革「2.0時代」,那麼這個《決定》就將是對「2.0時代」的總部署。
談及會議公報與《決定》的關係,中央黨校報刊社長兼總編謝春濤教授稱,公報是關於全會情況的全面介紹。會議成果不僅僅是《決定》,當然《決定》是會議最主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