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在三中全會之前巡省,拋出一句追求沒有水分的GDP增長,隨即被市場解讀為中央經濟政策可能會從緊;當然,我們不能單憑領導人說一句話來解讀決定中國的經濟方向,但有一點不能否認的是,習李的經濟理念是傾向回歸現實,所以,他們上場以來,都是傾向維穩而非谷經濟。 沒可能完全沒有水分GDP 平心而論,要中國完全沒有水分的GDP,幾乎是沒可能,因為中國自經濟開放改革以來,都習慣了以快速地去增長,所以,一下子回歸正常化是非常困難;事實上,中國之所以有水分GDP的出現,很大程度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經濟結構,及動力分佈失衡的問題所致。 中國經濟增長,原先是靠外來出口所帶動,可惜環球經濟不景,中國出口受打擊,後來將動力轉移至內需之上,無可否認,此方向令中國經濟找到出路,但動力比重仍然不足,因此,中央政府在不同的消費(尤其中低檔次消費)領域上進行補貼。 雖然中央表示,中國是希望以雙頭馬車並行,但實際上,真正的動力仍是固定投資之上,因為這一環節中央較易控制,只要中央肯投,民間就有人肯跟,形成了一種催化動力;然而,因為過去過於依賴固投,結果做成嚴重產能過剩問題,而我相信,習主席不想再見的就是產能過剩營做出來的水分GDP。 問題是,是否不想再見,就代表可以杜絕呢?中國今日各行各業都出現產能過剩問題,多少也因為中國大部分大企業都是國企,國企好處是大到不能倒,但正因為此,當有問題時,中央便要出手救助,因而令此問題長時間都存在。 至於政府曾透過引入適度的市場經濟,希望透過競爭去將產能問題逐步消化,可惜是中國的營商文化是有得做時就一窩蜂湧進市場,如此一來,反而加深產能過剩問題,結果,最後亦是由阿爺出手以「大食細」進行併購整合;當整個社會最終仍是國企為主導時,產能過剩問題根本只會繼續存在;因此,習主席倡導的杜絕水分經濟,都是知易行難。 每日股市基金行情請點擊這裡獲得詳細資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