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聖經》記載耶穌為門徒洗腳,象徵謙卑與服事,現實中亦有校長放下身段,為學生洗腳。屯門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副校長蘇振威認為,培育學生謙卑的心較成績更重要,「謙卑才懂反思,人生才會進步」。該校首屆學生畢業那年,他與同事想出由校長為兩名畢業生洗腳,至今「洗腳禮」已踏入第10個年頭。
效法耶穌 傳統延十載
1997年創校那年的簡介會只有6名小六學生家長出席,負責介紹的蘇振威坦言「有點尷尬」,但未感氣餒,默默教導學生。雖然是屯門地區中學,但不少學生秉承訓誨,謙虛努力,不負所望升入大學,包括英國劍橋大學。校風亦贏得區內不少家長的口碑,學校簡介會近年平均每年有約700名家長出席。
收生準則:品行30% 成績25%
該校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收生準則,成績僅佔25%,遠低於其他中學一般佔逾半比重;品行佔30%,面試表現佔25%,其餘為課外活動等。蘇振威說,曾有學業成績排第一的學生因為操行不佳而不予取錄,強調學校視品行較「拎幾多個A」更重要。
馬可賓中學創校以來,每年均會為畢業生舉辦畢業敘餐,校董、教師、家長和全體畢業生都會出席,席間學生分享校園生活點滴,校長更會跪下為兩名學生代表洗腳。自從創校已於該校任教的蘇振威解釋,洗腳的傳統是效法耶穌為門徒洗腳的聖經故事,讓學生看見職位高高在上的校長都願意做別人眼中低微的事,期望學生學習做「僕人領袖」,「領袖不是對別人指指點點、受人服侍,而是要做僕人,要服侍人」。
一校之首在眾人前跪下,為學生解鞋帶、除鞋、脫襪、洗腳、抹腳、穿襪、穿鞋。今年首次以署理校長身分為學生洗腳的蘇振威說,「無心理關口要過,亦不感到半點委屈」,「是好好的見證,很自然的事」。他透露,約5年前的復活節,因為看到工友籌備活動十分辛勞,決定於早會上為工友洗腳,讓學生知道學校重視校園內每個人,培育學生對身邊每一個人都心存尊重和敬愛,「希望學生明白不應該看輕任何人,不論他們的職務如何」。
學生感動建立為新生「刷鞋」文化
校長和教師的苦心沒有白費,不少學生都受感動,更建立起「刷鞋」文化。蘇振威說,全校現時有13支制服團隊,近70%學生是成員,中一學生完成首年訓練後「畢業」,高中的領袖生就會替他們刷鞋。
除洗腳外,蘇振威亦從生活細節中向學生灌輸謙卑精神,例如與教師或學生開會,他會主動斟茶遞水,「無分上下,他們上了一整天課,一定很口乾、很累,當然要為他們準備茶水」。首創「洗腳」儀式的首任校長陳加恩已離開,剛到任兩個月的新任校長葉志兆表示會承傳洗腳傳統。
剛畢業、升讀中文大學的黃顯中曾獲選接受洗腳,他說體會到學校6年的教導「不是得個『講』字」。他中一已參加航空青年團,現時「官階」升至初級士官,他感謝母校教導做人處事要謙卑,「提醒自己不要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一味鬧人,才能幫學員解決問題,做好溝通橋樑的角色」。
明報記者 廖穎琪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