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由於《三國演義》及遊戲影響,諸葛亮幾乎成為無所不能的象徵,安內攘外甚至動武也擅長。不過歷史上的諸葛亮真是完美政治家嗎?單說用人一項,就不是那麼理想。 說蜀漢的用人,我們總能輕易說出「不問出身、舉賢任能」等標準特點,但若比較劉備與諸葛亮的能力,則差異明顯。例如諸葛亮北伐最著名的敗仗,是兵敗街亭而「揮淚斬馬謖」,戰前諸葛亮力排眾議提拔馬謖,認為他才氣過人,卻因他而戰敗;其實劉備死前早囑咐過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見劉備看人透徹更勝諸葛。 魏延之死 因未能解決下屬相爭 任用猛將魏延上也可見差異。魏延原是劉備的親兵,劉備入蜀後提拔為漢中太守,軍士皆驚訝,但從他後來的戰功來看,堪稱知人。《三國演義》把魏延之死寫為諸葛亮生前早知其「反骨」而設計除之,不過是為神化諸葛而附會其事,事實是諸葛亮歿於軍中後,魏延不願遵從密令受死對頭楊儀指揮,被楊儀下令斬殺。歸根究柢,也是諸葛亮未能解決下屬相爭所致。 諺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說的是蜀漢後期將才凋零。蜀漢初期將才鼎盛,至中期仍有李恢、王平、張翼等出身蜀地的將領。問題在於他們多先獲劉備賞識,方經諸葛提拔;但諸葛亮主政時發掘而堪大用的,僅姜維、張嶷等少數良將,又顧慮下屬能力不足而親自領兵,武將自然難以冒起,且未能善用有將才但性格乖異的李嚴。究竟後期無將才,是蜀地無才還是諸葛亮未能知人? 至於內政人才,如諸葛亮的後繼者蔣琬、費禕、董允,也是先事於劉備,但諸葛亮的參與較大:蔣琬曾獲罪於劉備,因諸葛亮力保而無恙,終成大器;費禕、董允由後主近臣提拔至國家決策者,也是諸葛之功。但諸葛亮內政能培養接班人,軍事卻不見多將,則或是蜀漢敗亡的遠因。 劉備善於知人 諸葛善於內政 由此可得出一個結論:劉備善於知人,且擅於用將;諸葛知人比不上劉備,而善於內政。有人認為,諸葛亮較重品德而要求嚴格,劉備較重實才而不拘小節,是這差異所在。當然,劉備三顧草廬請出諸葛亮,彌補了自己內政及細節上的不足,正是他最知人善任之例。 文:葉雨舟 圖﹕網上圖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