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們平時稱那些粗心大意的行為為「大頭蝦」或「蝦碌」。原來這兩種叫法,互不相關,各有不同的時代源流。「大頭蝦」早在明代已十分流行,「蝦碌」則為近數十年的叫法。 大頭蝦﹕原指不務實者 「大頭蝦」,最早並不解作粗心大意。明代廣東新會人、著名理學家陳白沙,曾撰〈大頭蝦說〉專文介紹: 客問:「鄉譏不能儉以取貧者,曰:『大頭蝦』。父兄憂子弟之奢靡而戒之,亦曰『大頭蝦』。何謂也?」予曰:「蝦有挺鬚瞪目,首大於身,集數百尾烹之而未能供一啜之羹者,名曰『大頭蝦』。甘美不足,豐乎外,餒乎中,如人之不務實者。」然鄉人借是以明譏戒,義取此歟?言雖鄙俗,明理甚當。 根據陳氏一文,可見早在明代廣東人已喜用「大頭蝦」一詞,並用作比喻兩種人:第一種,指那些不講節儉務實的窮人;第二種,指那些父兄長輩訓戒的奢靡子弟。陳氏明確指出大頭蝦「甘美不足,豐乎外,餒乎中」,亦即外強中乾的特徵,與那些不務實而行為浮奢者相似,因此時人以此為喻,十分傳神。我們現在專指粗心大意,應該是從「不務實」之意引伸而來。至於什麼時候才開始流行「大頭蝦」的引伸意,則有待研究。 ◆蝦碌﹕本意是蝦塊 而「蝦碌」二字,本意指蝦塊,如食譜有「茄汁蝦碌」、「乾煎蝦碌」等。而解作粗心大意,原來只是近數十年在香港才出現的。近人劉天賜先生認為出自早年電視台節目現場煮食蝦碌時,突然因事故而煮不成所出現的尷尬場面,後乃稱忙中有錯、不小心、「擺烏龍」的情G為「蝦碌」。難怪「蝦碌」二字經常與影視術語配用,如「蝦碌鏡頭」、「蝦碌片段」等。此說頗為合理。 又有謂二字為英文「hard luck」的音譯詞,意指不幸,引伸為粗心大意,此說亦有待考證。 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程中山 圖:資料圖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