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第三方通訊工具 消委:暴露網安風險
【明報專訊】消委會的調查揭示遙距醫療服務存有私隱和安全隱患,各有逾半受訪中西醫和消費者常用WhatsApp作遙距醫療,而14個服務提供者中,有10個用WhatsApp等第三方平台或通訊工具,但僅4個「認為」平台或工具已獲私隱保障認證。消委會指,若缺乏足夠措施保護,病人資料或暴露於網絡安全風險中,鼓勵醫療機構和中西醫與第三方服務提供者簽訂服務協定。
逾半受訪醫患用WhatsApp溝通
消委會去年6至8月問卷訪問14個遙距醫療服務提供者,有10個商家使用第三方平台或通訊工具提供服務,使用自行開發通訊工具的只有3個商家,當中亦只有一個表示其工具已獲私隱保障認證。有3個商家稱病人通過送遞服務領取藥物時,毋須出示身分證明。
調查亦顯示,各有逾四成受訪消費者及中西醫都擔心使用通訊工具時,「診症過程可能被追蹤或監視」;近三成消費者同時憂通訊工具會收集過多個人及付款資料。消委會消費保障政策、商營手法及申訴小組主席余承章稱,現時遙距醫療服務對病人資料及私隱保障不足,消費者傳送個人及健康資料時,若缺乏足夠措施保護,資料或暴露於網絡安全風險中,例如未經授權的資料存取、追蹤或使用等。
消委會建議政府透過自願認證機制,鼓勵遙距平台及通訊工具符合數據安全和私隱保障要求,加強保護消費者私隱,亦鼓勵私營醫療機構和中西醫與第三方服務提供者簽訂服務協定,提升服務並約束他們遵守績效標準,例如數據保障、保密、用戶支援、存取權限、法律責任條款。
(消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