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惠州兼具東江供水大腦後盾角色
【明報專訊】今年是東江水供港工程60周年,東江除了供港水源,也是惠州人心目中的「母親河」。從地理來看,東江橫貫惠州市境,在市區與其第二大支流西枝江匯合,而大灣區最大的水庫白盆珠水庫,正是位於西枝江上游的惠東縣境內,雖然白盆珠水庫並非供港水源的主力,但卻是東江水供應的「最強後備」,在枯水期可以通過調蓄功能調節下游水量,保障下游城市供水穩定的同時減輕供港水源的調度壓力。
白盆珠水庫儲水量12.2億立方米,相當於4.3個萬宜水庫,在大灣區的水庫中水質排名第一。白盆珠水庫工程管理局水庫調度科科長楊彪直言「水質是我們的命脈」,設有專門的水庫巡查隊負責日常巡邏並制止傾倒垃圾、造墳、採沙等違法行為,並每個月對30多個水質指標做檢測。他指出,近年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國鴨」及「鳥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每年都會飛到白盆珠過冬,是水庫水質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最適合的「見證者」。
同樣設在惠州,由廣東省水利廳成立的廣東省東江流域管理局(簡稱東江局),專門負責統籌各地市水利部門及運行管理部門,保障對港供水安全。2012年,東江局東江流域水量水質監控中心的監控系統上線運行,24小時即時監測東江的水量水質,是供港東江水調度的「大腦」。監控系統掌握遍佈整個東江流域的各類實時監測信息,分析研判水量調度落實情G和執行效果,例如2021年東江流域遭遇1963年以來最嚴重旱情,監控中心便透過即時調度遠近水庫出庫水量,對港供水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