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放眼先進療法 研臍帶血治脊髓傷 建高規格實驗室 籌備臨H測試
【明報專訊】面對癌症或免疫系統等疾病,除了傳統療法,近年科學界亦致力研究基因療法、細胞治療等先進療法,為患者帶來希望,惟要研發及生產相關療法製品,須先有符合嚴格規定的環境,香港理工大學為此設立先進療法製品(ATP)實驗室。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主任周銘祥表示,實驗室首階段將與一間初創公司及醫院合作,利用臍帶血細胞療法,為治療慢性脊髓損傷患者做臨H測試。
實驗室獲撥4000萬 符國際規範
理大ATP實驗室分別獲教資會及大學撥款約3000萬及1000萬元,數年前起籌建,現已符合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良好生產規範(PIC/S GMP),設有生產區、品質管制實驗室及培訓實驗室。其中在生產區設有「A級製藥用隔離裝置」,讓操作人員在極度乾淨環境處理病人細胞。
周銘祥解釋,與傳統藥物不同,ATP可利用基因、細胞或組織製成新型藥物,常見應用於治療癌症、再生醫學、自體免疫疾病等。他舉例,利用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的細胞療法可治療血癌;幹細胞則具備分化為身體不同種類細胞的能力,舉例可化成心臟肌肉細胞,助心臟病患者修復心臟機能。
周說,現時在香港僅有兩所獲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發牌的ATP製造商(見另稿),而理大在香港成立ATP實驗室,將可在本地進一步為更多患者提供先進療法選擇,減少病人等待時間及跨境治療的成本。
伙初企威院臨H研究
爭年內衛署發許可
實驗室啟用之後,周期望透過實驗室推動本地ATP的發展及臨H研究,首階段將先與細胞治療初創公司MonoTx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合作,為慢性脊髓損傷患者生產細胞治療製品,以用於第二期臨H測試,以助療法在未來取得美國食品物管理局(FDA)認證。他說,實驗室正待取得由衛生署發出的製造商牌照,以及臨H證驗及藥物測試證明書,目標一年內取得許可後,啟動臨H研究。
招募10病人 注射單核細胞
脊髓損傷常見症狀包括四肢或下肢癱瘓、感覺喪失、膀胱及腸道功能障礙等,暫無有效治癒方法。周銘祥預料今次臨H測試將涉及約10名病人。至於合作模式,他說會先由醫療團隊招募患者,再由MonoTx按其臍帶血庫為患者配對;理大ATP實驗室則負責從該公司儲存的臍帶血庫,取得經過人類血細胞抗原(HLA)配對的臍帶血,製成用於注射到病人脊髓的「臍帶血單核細胞」。
合作初企曾內地做研究
首期臨H測試反應好
MonoTx專注收集、處理及儲存臍帶血單核細胞,2020年在香港科學園設立首個公用臍帶單核細胞庫。周銘祥表示,該公司創辦人楊詠威是在香港出生的美國國際知名神經外科學者,對其學術研究有信心,而該團隊早前已在內地為28名病人做第一期臨H測試,當中約20多人「有極之良好的反應」。
周說,測試成功與否受多項因素影響,舉例病人受傷與接受治療的時間相距愈長,治療效果或減,暫難料今次第二期臨H測試成效,而理大ATP實驗室責任是確保所有製品乾淨、安全、沒有毒素,以保障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