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價抵消其他項目補價 三寶樹研收地不用真金
【明報專訊】政府在2023/24年度錄得1000億元財政赤字,而北部都會區發展涉不少收地及前期工程開支。發展局長甯漢豪稱可探討以新收地補償安排控制成本,以擬建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為例,局方研究容許私人土地擁有人交還土地,「政府不用真金白銀收地」,但會將應支付收地的補償款額,供發展商支付其他新界項目補地價時抵消。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林家輝認為對發展商而言,這安排相信「一家便宜兩家荂v,即減省私人發展商「一來一回」行政手續,亦可減輕政府收地的財政壓力。
不同換地書 甯漢豪稱有發展商歡迎
甯漢豪接受港台訪問稱,新方法可讓土地擁有人將土地價值「當錢用」,如擁有人就其他地方提出換地或修訂契約,在發展商或面對現金流問題下,這做法對雙方都有好處。她透露曾與一兩個發展商接觸,他們表示歡迎。
被問到新做法是否與以往甲種換地權益書(Letter A)及乙種換地權益書(Letter B)相若,發展局昨回覆三者不同,局方現時提出探討的方案並不涉及可於市場買賣的換地權益書,或於投地時以換地權益書支付地價;新方案局限於土地擁有人交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範圍內的私人土地。發展局表示,政府可從所涉土地補價中,扣除該名土地擁有人所交還土地地價,地價計算可參考政府收地特惠補償率。
測量師:賠償補價若隔太久失誘因
林家輝認為關鍵在於能否將兩件事「掛u」,即指定三寶樹土地獲賠償時間,與私人發展商其他項目補地價時間差,兩者不能相距太遠,若相距約半年內較合適;否則若兩者相距數年,在考慮利息及未來經濟環境等因素,或影響發展商採用的誘因。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認為,按照現在市G,未來特惠補償很可能下調,故局方以現時特惠補償價值計算,容許發展商用作未來另一幅土地支付補價,對發展商有一定吸引力。
本研社籲釐清適用範圍 免擾規劃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認為,政府需進一步說明新收地方法下相關資金適用於哪些範圍和項目的補地價,若同區用作創科發展用地,但有關發展商卻計劃補地價以發展住宅,或影響政府原本規劃目標。他認為發展局現時需以不同方式讓人「落疊」減低成本,不排除反映政府未有足夠資源發展。
新田科技城環評報告遭司法覆核,甯漢豪稱不會動輒暫停發展,舉例政府就港珠澳大橋環評司法覆核勝訴,但工程延遲令費用增加百多億元,呼籲大眾思考司法覆核帶來的代價是否「無痛」。陳劍青認為政府應「停一停、諗一諗」,思考當初規劃「個餅是否畫得太大」,否則堅持現時發展模式,或導致日後「損手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