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夜行動物地盤大蹤[廣 研究難做
【明報專訊】長期關注大灣區水獺保育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早前宣布,在珠海高欄島首次拍到水獺蹤[。廣東省政協委員彭富強笑稱,他剛剛遞交提案,就得悉有新地方發現水獺,可謂「心有靈犀」。現時灣區水獺數目數據一直停留在香港大學的2018至2019年研究,確認本港最少有7隻水獺棲息。嘉道理農場及深圳紅樹林基金會皆表示,新的數據仍在研究,有待公布。
首現蹤珠海高欄島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保育經理楊劍煥對本報稱,水獺研究素來難做,其個體數量本身就少,要蒐集到新鮮糞便才有機會提取DNA化驗。加上水獺作為頂級捕食者,「領地」範圍很大,「不是說一個魚塘、一個米埔就夠,歐美都曾以無線電跟蹤水獺,證明其同一晚可以行10多公里。港大當年的研究亦證實,在米埔、新田、落馬洲都有同一隻水獺出現過」。
至於大灣區各地、尤其深圳河兩岸出現的水獺是否屬於同一家族,楊劍煥稱,「我們也很想證實,但很難證實。」他說,米埔對岸就是福田紅樹林保護區,以水獺的能力可輕易游到對岸,尤其牠們常於夜間活動,水面的船不多。嘉道理農場和深圳紅樹林基金會一直有合作,但疫情阻隔兩地往來,關於水獺遷徙的研究當時亦被迫擱置。
須保棲地連通 減污染
楊劍煥強調,保育水獺最重要的是保護其棲息地連通,無論陸路還是水路,都要減少物理阻隔,「疫情期間,珠海淇澳島為了防止走私,在海灘上設置了邊防圍網,其實會阻礙陸生動物遷徙」。第二,是要降低污染,保證水獺食物豐富度,「新界很多明渠都很污糟,深圳那邊做過很多環境修復工作,香港也可以做得更好」。楊還稱,新界流浪狗可能會對水獺造成威脅,漁民亦與之有「利益衝突」,因水獺可能會到魚塘覓食,「多年前發生過水獺因爬入漁民的蝦籠、魚籠被纏繞的事件。如何考慮生態平衡、在珠江口建立生態友好的漁業,需要教導漁民,這對整個后海灣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