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年吸納移民 經濟類佔最大份額
團聚稍增難民人道類減

[2023.11.13] 發表
圖為新移民參加入籍儀式﹐宣誓成為加拿大公民。

【明報專訊】根據聯邦移民部長米勒(Marc Miller)最近宣布的移民吸納目標,加拿大計劃在未來3年內吸納近150萬名新移民。這些新移民將來自4大類別,其中,經濟類移民的人數最多,且將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增長;基於人道主義和同情的理由吸納的這兩類新移民人數最少,且將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少;而另一類是家庭團聚移民。

移民部長米勒向聯邦國會提交的移民水平計劃,就加拿大將根據經濟、人道主義和家庭團聚的類別來吸納多少永久居民,制訂了指導方針和目標。

根據計劃,加拿大預期將在2024年吸納48.5萬名新移民,在2025年和2026年分別吸納50萬名新移民。新移民的總人數將被劃分為以下4大類別:經濟類、家庭團聚類、難民和受保護的人士以及基於人道主義、同情和其他理由的人士。

四類移民中,經濟類移民預期將佔據最大的份額,計劃在2024年吸納的經濟類移民多達281,135人,在2025年和2026年期間則將分別吸納301,250人。

家庭團聚類的移民人數也將增長,計劃在2024年吸納的家庭團聚類移民達11.4萬人,在2025年和2026年則分別吸納11.8萬人。其中,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的配偶、伴侶和孩子預期將每年有8.4萬人,父母和祖父母預期將達到3.4萬人。

儘管經濟類移民和家庭團聚類移民的人數將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但其他類別的新移民人數則預期將減少。即便在新移民的總人數將攀升的情況下,加拿大吸納的難民和受保護的人士的人數將從2024年的76,115人,下跌至2025年和2026年的各只有72,750人。

與此同時,加拿大基於人道主義和同情的理由吸納的新移民也將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少,將會從2024年的13,750人,減少至2025年和2026年的各8,000人。

加拿大吸納的經濟類移民人數最多,當中又被分為7個子類別,其中份額最大的是省提名計劃(PNP)。

根據省提名計劃,各省和地區可基於當地特定的勞工要求,向新移民發出邀請。在2024年,加拿大預期將透過省提名計劃吸納11萬名新移民,在2025年和2026年則將透過省提名計劃各吸納12萬名新移民。加拿大透過聯邦高技能計劃(Federal High Skilled Program)吸納的新移民,在2024年的人數將多達110,770人,在2025年和2026年的人數將分別為11.75萬人。聯邦高技能計劃包括了聯邦技術移民類別、聯邦技工移民類別和加拿大工作經驗類別。

聯邦政府還在過去一年來啟動了多個試點移民項目,來增加勞工短缺的特定行業的勞動力,這包括了向護理員、醫護人員和農產品工人發放簽證以及鄉村和北部地區的試點移民項目、經濟流動通道項目。

在2024年,透過上述多個試點移民項目吸納的新移民將達到10,875人,在2025年則將增加至14,750人。但吸納人數將在2026年減少至13,750人。

更多要聞二
組織墊付首期助首置 供完房貸後再還
【明報專訊】非牟利組織大多區人道生活(Habitat for Humanity),目前聚焦於為符合條件的人士提供可負擔住房。日前﹐他們有份參... 詳情
【明報專訊】本國大多數大城市打工族已習慣疫情期間遠程工作模式,回到市中心辦公的人仍少,導致寫字樓空置率高企。商界領袖等呼籲聯邦政府施以援手解... 詳情
多倫多商會報告警告省府 將商業用地改建住宅 扼殺大多區工作機會
【明報專訊】多倫多地區商業委員會(TRBT)出版的最新一份報告警告道格福特政府,若轉變商業用地為住宅用地將「殺死」大多區的工作機會,使得商家... 詳情
加國各地城鎮氣溫趨升 過去30年來增逾3℃
【明報專訊】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在近期發表的一份報告,就什麼是正常天氣的定義提供了答案。該份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加國各地的很多城鎮,在過...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