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身南下越冬 國寶級中華秋沙鴨首訪港
【明報專訊】被喻為「鳥中大熊貓」及「活化石」的國寶級鳥類「中華秋沙鴨」,近年數量急劇下降,全球只剩2400至4500隻,其中一隻於農曆新年期間被發現隻身來港越冬,至昨日仍未離開,事件在觀鳥界掀起熱潮,連日引來大批觀鳥者到場,希望一睹這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香港觀鳥會總監余日東證實,這次是本港首次錄得中華秋沙鴨出現,其數量稀少,甚為珍貴,稍後要通過審核才能將其正式列入香港鳥類名錄。余關注該隻中華秋沙鴨嘴部受傷,但連日觀察發現牠能正常行動及覓食,問題不大,呼籲市民與牠保持距離,避免令其受驚,因或會影響牠稍後長途遷徙回北方,滋擾者亦有可能觸犯《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明報記者 馬耀森
觀鳥會料為「迷鳥」
觀鳥者湧至 籲保持距離
自上月下旬起,社交媒體的本地觀鳥專頁均被這隻身來港的中華秋沙鴨相片「洗版」。本報記者日前到其日間出沒及覓食的地點,發現聚集20多名觀鳥者,大部分帶備望遠鏡及遠攝鏡頭。有觀鳥者說從網上得知這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訪港,認為機會難逢;另有觀鳥者稱該野鴨外形獨特,加上其出沒地點為一處石灘,附近岸邊有平地供長時間等候,故吸引大批攝影愛好者,有人更表示早上8時已到場,認為長時間等候也是值得。據了解,有觀鳥者近日因為走近拍攝,令中華秋沙鴨受驚,一度飛離,至近日又飛回最初落腳的地點。
香港觀鳥會總監余日東表示,中華秋沙鴨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北如黑龍江、吉林等地,為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俄羅斯亦有繁殖紀錄,冬季會南下越冬,廣東的水庫偶見其蹤影,其他越冬地點包括日本及韓國等。他估計今次來港的中華秋沙鴨有可能是「迷鳥」(迷途的候鳥),而既然近年廣東已有其紀錄,個別中華秋沙鴨來港越冬亦屬正常。
淡水生境遭開發 列瀕危
余日東說,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全球只有2400至4500隻中華秋沙鴨的成熟個體,屬於瀕危級別,「因為數量下降得快,有絕種危機」。
他又說,秋沙鴨屬的鴨大多在鹹水生境棲息,中華秋沙鴨則在淡水生境棲息,但其棲息地例如河流或湖泊面對開發威脅,面積大幅減少,影響其存活率,數量不斷下降,故有需要加強保育,令其族群數量增加。
嘴傷活動正常
觀鳥會不建議捕捉醫治
余又表示,留意到該隻到港的雌性中華秋沙鴨嘴部受傷,不過連日觀察發現其活動能力正常,偶然更會與小白鷺爭魚吃,認為其傷勢問題不大,不建議主張捕捉牠並安排治療,「最好是以不變應萬變」。
研納入港鳥類名錄否
余說,今次雖然只有一隻中華秋沙鴨來港,但觀鳥會稍後會研究是否將其納入香港鳥類名錄,確認成為本港鳥類之一。根據香港觀鳥會紀錄,截至去年4月,香港鳥類名錄共有572種雀鳥,相當於全中國鳥類數量約三分之一,當中只有兩種秋沙鴨,包括紅胸秋沙鴨及白秋沙鴨。
香港鳥種名錄正式確認的鳥種包括在香港有明確野生紀錄、經人為引入香港但毋須額外幫助已能繼續繁衍,以及曾在本港有野生群落的鳥種等,但不包括在飼養時逃逸或人為放生的鳥種。
(城市保育)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