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助設計學生衝出亞洲 初代經營者「接受現實」

[2022.08.14] 發表
今年89歲的東叔從事布業60多年,為「棚仔」最資深的布販,見證「棚仔」的興旺。其經營的「大東布業」位處「棚仔」的中央核心地帶。(朱安妮攝)

【明報專訊】借來的地方、借來的空間為「棚仔」最佳寫照。由1978年屹立至今近半世紀,「棚仔」不但見證香港工業發展,亦見證布業在港興衰,由孕育時裝及設計界的明日之星逐漸式微至人[罕至的布市場。陪伴「棚仔」生與死、一生離不開布業的東叔說,雖對政府的離場安排感不捨,但認為布業式微,無奈下只能接受。他說因年事已高將選擇結業,並探索人生另一階段。

縱橫交錯的「棚仔」中央寫有「大東布業」招牌,經營者正是一生離不開布業、年屆89歲的陳如東(東叔)。東叔10多歲開始在汝州街小販攤檔幫忙販賣布料,並隨政府政策安排搬遷至「棚仔」,為目前僅餘第一代經營者之一。

昔主婦學生紛至 今多淘寶購成衣

回顧布業發展歷史,東叔如同活字典娓娓道來。他說,早於1980、9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工業發展興旺,不少廠商均會從「棚仔」買入大批布疋,再移交內地廠房縫紉以批發。當時大眾例如家庭主婦及設計系學生等,亦會特地從「棚仔」買入特色布疋,製成獨一無二的新衣;更曾有設計系學生利用其出售的布料,設計出獨一無二的時裝,衝出亞洲至荷蘭阿姆斯特丹,並為香港布業吐氣揚眉。

他續說,高峰時期其攤檔存入10萬碼布,並需租用同區兩個單位作貨倉。時移世易,隨荍硈t時裝文化興起,市民購買新衣的習慣亦改變,由以往一手一腳挑選布料,改為從網上平台如淘寶等直接購入成衣,並以量取勝,不再重視布疋獨特性,布市場亦逐漸沒落,目前顧客僅餘小量家庭主婦。

離場在即,東叔雖感可惜,但形容只能接受現實。儘管不捨與其他經營者的感情,他說精神上仍與他們共同進退,但因應年事已高,只能先行退場,步入人生另一階段。

更多港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