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致氣促 牛津研究揭隱因
英國牛津大學一項小型研究利用新技術,發現「長新冠」患者肺部可能有隱藏損傷,導致氣促後遺症。
獲牛津生物醫學研究中心(Oxford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re)支持的科學家,要求參與研究的「長新冠」(Long Covid)病人躺在磁力共振掃描牀,吸入1公升惰性氣體氙氣(xenon gas)。由於氙氣可安全吸入,且與氧氣反應相似,放射師能觀察其如何從肺部入血。
研究探討感染新冠後沒入院但持續有症狀的人肺部是否有損傷,初步結果顯示這些長新冠病人雖然在電腦掃描等檢查中無發現異常,但在氙氣磁力共振掃描中發現氣體由肺部轉移到血液的功能受損。研究的首席調查員、牛津大學放射學教授格利森(Fergus Gleeson)說,參與研究的病人染疫後從未入院,亦無嚴重急性症狀,但有人的症狀持續一年。他說,明白導致這些症狀的機制,有助研發有效療法。
上述研究未經同行評審。另一首席研究員、牛津新冠後評估診所呼吸系統科顧問弗雷澤(Emily Fraser)說這只是早期研究結果,要進一步了解其臨牀意義。他呼籲正在做運動和接受復康治療的長新冠患者不要放棄,認為仍對完全康復有幫助。
世衛去年10月公布長新冠或新冠後遺症的定義:症狀通常在確診或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後3個月內開始出現,並持續最少兩個月,而且不能用另一種診斷來解釋。最常見症狀包括疲勞、呼吸急促和俗稱腦霧(Brain fog)的偶發認知功能障礙,其他症狀則有胸痛、嗅覺或味覺問題、肌肉無力和心悸。
此外,有人報稱罕見的新冠後遺症,大多未經深入研究。英國《太陽報》本月12日報道,美國一名男子聲稱生殖器因新冠而縮小約4厘米。一名泌尿科醫生表示,「新冠陰莖」是男性生殖器尺寸因血管受損縮小的真實現象。倫敦大學學院一項3400人參與的研究發現,其中200人通報長新冠症狀,男性生殖器變小是罕見現象之一。(Oxford Mail/英國太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