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牌背後的難關
【明報專訊】東京奧運香港隊成績優異,打破了多項香港紀錄,更奪得1金2銀3銅合共6面獎牌,為歷屆奧運最佳成績。運動員奪得佳績的同時,社會也掀起本地運動員培訓資源不足等討論。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劉永松在香港電台《香港家書》建議,政府和其他主要持份者應做短、中、長期的策略佈局,檢視財政資源分配、行政架構效率、大眾運動參與及精英的相互支援關係、具潛質運動員的發掘計劃等,並必須建立恆常的5年計劃,製作「柱墩式的培訓制度」,是次運動員的卓越表現才不會稍縱即逝。
學者:應訂「柱墩式培訓制度」
特首林鄭月娥2021年8月10日表示,將推出5項措施發展體育,包括10月底前向立法會申請約9.9億元撥款以提早在體院興建新設施大樓、政府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將分別出資1.5億元,成立「能力提升基金」。香港賽馬會表示,基金將用作提升運動科學設備和器材、改善運動醫學,協助香港運動員備戰未來3年的國際賽事。其餘措施亦包括檢視學校課程與課外活動,助學生打好運動基礎與增加比賽機會;要求8間資助大學提供更具彈性的教學安排助運動員雙軌發展;以及探討發展體育產業等。
■今日明報新聞(港聞、中國、國際):bit.ly/2UJSW0S有效期30日
[通通識 第7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