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驗樣本量遠遜「火眼」標榜效率 衛署:磨合需時
【明報專訊】普及社區檢測由9月1日開始採樣,至昨晚3日共驗了13.8萬個樣本,佔收集到的樣本不足三分之一,遠低於氣膜實驗室(又稱火眼實驗室)每日可驗的30萬個樣本,而昨日政府兩度公布檢測數字,相隔6小時所驗樣本增加了約1萬個。衛生署長陳漢儀說,運作初期需時磨合,但她沒交代檢測量低過預期的細節,只稱內地加派200人來港,能提高檢測量。
華昇稱可日驗30萬 昨6小時驗1萬
9月1日中午1時與女兒到秀茂坪社區會堂採樣的張女士表示,翌晨11時許收到港府短信指她和女兒的檢測結果均呈陰性,認為檢測「好有速度」。
不過,未必所有接受檢測者都像張女士可在24小時內收到結果,政府發言人表示,截至昨晚8時共有47萬人已採樣,約13.8個樣本完成檢測;陳漢儀昨在疫情記者會稱,截至昨午2時驗了12.8萬個樣本,即由昨午2時至昨晚8時,6小時共驗1萬個樣本,負責檢測的華昇診斷中心曾稱每日最多可驗30萬個樣本。
內地再派員200來港 累計420人
內地昨派出第三批核酸檢測支援隊抵港,約200人,來自廣西及福建,連同早前抵港的內地檢測人員,目前有近420名內地支援隊人員在港工作。
陳漢儀說,全民檢測運作初期需時磨合,在計劃首日檢測中心和化驗所處理的名額都比較少,希望過了頭一兩日,檢測數目會提升,且內地加派人員來港協助檢測,亦能提高檢測量,但她未有正面回應是否語言、運輸等問題導致檢測速度不如預期。她又說,化驗所樣本對儲存有嚴謹要求,包括溫度控制等,若未及即時檢測已收集的樣本,都應不會影響樣本品質。
屏山天水圍體育館採樣中心組長劉少懷表示,化驗所每日中午及晚上完成檢測後,都會派車隊到檢測中心收集樣本,由於採樣中心沒雪櫃,不會將樣本留在採樣中心過夜,他估計可能是因為最初收集到的樣本比較少,檢測量才較低。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計劃開初速度較慢是正常的,因為機器、人手、運輸等要「暖身」,「鐵達尼號因為開得太快搞出事,不可以如此快的」,相信檢驗中心有經驗,會慢慢做到一日30多萬個樣本。
衛生防護中心前總監曾浩輝認為,化驗所收到大量樣本,需時處理亦正常,且參與檢測的市民無病徵、並非高危群組,「無需要3個鐘就知道結果」,認為兩至三日內有結果已很快。
(疫情第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