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休憩空間規劃

[2020.05.07] 發表
2018年8月不少市民在西九文化區借用「充氣梳化」觀賞文化活動「自由約」的音樂表演。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城市規劃中,不可或缺的是公共休憩空間。根據規劃署《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每10萬人最少應提供20公頃休憩用地,包括10公頃地區休憩地及10公頃鄰舍休憩地。公共休憩空間對提升日常生活素質有何作用?

.數看休憩空間(圖)

◆休憩用地的作用

1. 健康需要

郊野公園是港人常到的休憩空間之一,對維持市民健康有重要作用。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及民間組織TrailWatch在2018年9至10月期間,訪問逾1000名市民,發現過去3個月曾使用郊野公園的人,自我健康及幸福評價比非使用者高分,使用次數愈高評價愈高。調查又發現,近半(47%)郊野公園使用者最近一次到訪郊野公園的活動是行山,平均時間約2.5小時,單次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周做150分鐘體能活動的指標;超過80%受訪者認為郊野公園對他們的生活重要。

2. 公民社會發展

公共休憩空間除作康樂、文娛用途外,亦方便相鄰居民聚集,討論社區發展。例如2020年1月初,有30多名沙田區議員及百多名居民在沙田「百步梯」廣場席地而坐,一同討論社區事務。政府於2020年2月初計劃徵用美孚的翠雅山房做檢疫中心,該區區議員在美孚葵涌道天橋下空地發起居民大會,有數百人參與,居民在會上發表對事件的意見。

3. 文化交流空間

公共休憩空間亦可作舉辦文化交流活動的空間。自2015年起舉辦多年、在西九文化區舉辦的大型免費戶外音樂及藝術節目「自由約」,任何市民皆可參與。「自由約」活動邀請樂隊表演、設手作市集及不同類型的工作坊,有到場市民表示該處因有大片草地,可讓小孩遊玩,日後會再來;有市集攤主稱,因西九文化區有草地、靠近自然,故選擇前來擺攤。

◆公共休憩空間限制及可行建議

本港大部分的公共休憩空間由康文署規管,各場地設不少限制,例如部分禁止球類活動、躺臥、踐踏草地等,賽馬會思匯「聯繫空間」計劃2018年10月發布「香港休憩用地公眾意見調查」,調查於2018年1至2月訪問3604名市民,有23%受訪者希望於休憩用地溜狗、16%希望騎單車及11%希望播放音樂。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環境學系兼職講師陳元敬表示,香港的公園較其他地方的公園多規範,政府大多以管理角度出發,會因部分行為難以規管,索性標立「不准做」指示牌。智庫組織思匯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黎文燕在2018年11月在媒體撰文,認為政府可考慮在大型公園劃分指定活動區域,容許部分草坪可玩飛碟或球類活動,另預留安靜空間予人休憩,以平衡不同用家的需要。

.香港的公共空間(圖)

■模擬試題

◆資料A:圖表

.不同年齡群組認為大部分休憩用地應允許的活動(部分)(見表)

◆資料B:持份者意見

針對屯門公園多年有歌舞團體表演的意見:

屯門區議員張可森:(市民舉行反對歌舞團遊行後)先前嘈吵歌聲消失,取而代之是雀鳥聲、一班街坊踢毽,鼓勵各街坊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盡量善用公園空間及設施,還原公園原有功能。

屯門公園歌舞團支持者:有自由聽歌及唱歌,希望當局不要禁止表演,否則失去打發時間的活動。

康文署:建議修訂《遊樂場地規例》,加強管制轄下公園噪音滋擾,措施包括禁止在公園演唱並收取「利市」打賞等報酬

資料來源:綜合報道

◆資料C:資料撮要

公共空間最獨特在於市民可以自由使用,若公共空間在使用上有過多限制,或者在設計上不能鼓勵公眾使用,它就不能凝聚公共生活,令其重要性大減。如果沒有人在公共空間裏享受公共生活,就難以建立社區網絡,更莫說文化交流及經濟機遇。

資料來源:拓展公共空間網頁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分析不同年齡使用者對公共空間的期望及可能出現的問題。

(2) 參考資料B及就你所知,不同持份者使用公共空間時可能出現什麼衝突?

◆延伸回應題

(3) 「減少公共空間的使用限制,對促進市民生活素質利多於弊。」

你是否同意這說法?

(答題指引見另文)

■相關概念

公共空間(public space)

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

土地資源(land resources)

社區凝聚力(community cohesion)

[通通識 第645期]

更多教育
報告和理析:女性青少年權益未獲保障
【明報專訊】1995年,189個國家通過聯合國《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各國承諾採取具體行動確保性別平等和維護女性權益。25年後,全球女性的權... 詳情
摘星拆解:青少年網絡問題
【明報專訊】新聞資料 韓國警方2020年3月搗破通訊軟件Telegram(Tg)群組散播性虐影片案,案中主犯涉威迫利誘受害人拍攝裸照,... 詳情
透視人道:大型疫情中的人道工作
【明報專訊】在大型疫情中,醫療服務及物資需要固然是必須優先滿足的一環,然而從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下稱「紅十字運動」)的前線人員經驗可見,... 詳情
不要碰鼻子  保持社交距離
【明報專訊】近月,全球各國家採取各項措施對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新西蘭總理阿德恩3月就宣布一連串措施,其中一項就叫大家不要碰鼻子!為什麼呢?原... 詳情
世界這樣大:毛利人碰鼻打招呼
【明報專訊】■熱門新聞節錄 新西蘭呼籲國民 停止握手擁抱碰鼻禮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宣布,除了來自無疫情...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