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經過多月的反修例運動,香港表面上慢慢回正軌。但今日走在彌敦道街頭,街道兩旁仍剩下若隱若現的塗鴉殘留物;乃至隨便用石屎鋪上、凹凸不平的行人路,彷彿訴說這城市仍有一道道未能磨滅的痕[。藝術工作者梁洛熙(Giraffe)從旺角彌敦道開始,以電線膠紙框住被抹走的文宣。他盼喚醒市民「反思一下,究竟目前是否正常?」
明報記者 黃心悅
周四下午,Giraffe走到粉嶺一條行人隧道,兩旁全是被抹去的塗鴉。他與友人思考了一會,分析了塗鴉及文宣「被消失」的方法,分別是清潔劑、油漆、手撕等。於是,這些手法成為Giraffe作品的「創作媒介」,他以電線膠紙框起4處,看起來像4幅抽象畫。
拆皇后碼頭啟蒙 繪下反修例遊行
˙XGiraffe關注社會議題的是皇后碼頭事件,當年他14歲,從電視看到的留守身影、橫幅直幡都叫他震撼,「嘩!為什麼他們能夠為鱈O住一個碼頭而埽鞳H」
後來他在大專修讀室內設計,畢業後工作一年便辭職,全心投入創作。去年反修例事件,他積極參與,常帶紙筆描繪各大遊行。正當運動漸冷卻,他修讀的中大藝術系碩士有一份功課題目為「如果__是__」,他靈機一觸,「如果粉飾太平是藝術」會怎樣?
走在街頭,不時有被抹走的塗鴉,剩下模糊不清的輪廓,也有灰色的牆塗上一大片黑漆,甚至有本來鋪磚的路鋪上石屎。Giraffe覺得這些城市面貌「好肉酸」,那些石屎路也令他腳底不舒服。在他眼中,肉酸不是其形態,而是背後要處理、但又處理得不乾不淨的狀態。「你見到太子站,完全無了8.31的痕[,新的一樣,證明他有心掩飾,希望大家忘記站的故事,但為何粉嶺這堙A或者其他地方會咁求其?證明他不是有心解決件事。」
上載創作獲仿效 多區現框框
由旺角彌敦道到調景嶺、中環和粉嶺,Giraffe留下了14個框框。他把創作放上連登討論區,意外地有人在炮台山、荃灣、大圍、九龍城等地仿效。連大陸微博也有人轉發其作品,帖文隱晦寫上「平 太 飾 粉」4個字,這則2月26日發的帖文至今仍在微博,有120個讚好、56個轉發,一則留言,讚賞Giraffe「太有創造力了」。周四在粉嶺貼畫框時,有個叔叔向他舉起拇指,一個爸爸叫兩個女兒「唔好望啦」,一個中年男子以奇怪目光看茈L,又拿起電話喃喃自語,最後數名警察來截查。
盼另類方式為抗爭帶來改變
這一系列創作叫「粉飾太平香港」,他說以前做文宣要很有藝術觸覺,但這系列相對容易,門檻低、反應高,不過他事前沒考慮過成效如何。有人說運動冷卻,他認為政府或社會或正慢慢習慣現時抗爭模式,盼透過另類方式為運動帶來點點改變,「有足夠的眼睛看荂A就能引起社會關注」。
(反修例風暴)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