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些人習慣晚餐份量多吃,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採行這種飲食模式的女性容易出現心臟問題,晚上6點以後多攝取的每1大卡,都讓心臟健康狀況相應下降,呼籲晚間進食卡路里佔全天攝取總熱量最多3成。 受訪者為平均年齡33歲的112名女性,研究人員在研究展開前與1年後評估她們的心臟健康狀況,同時各花1個禮拜紀錄其當周飲食。結果發現這些受訪女性多習慣在下午6時以後吃點東西,但把全天攝取熱量主力放在晚上者,心臟通常比較不好,血壓、體重也偏高,且血糖長期控制較差,而後兩者是心臟病的高風險因素。研究再針對晚間8時過後進食的飲食模式進行分析,更進一步確定結論無誤。 不過,這項研究尚未登上任何具有學術地位的同儕審查期刊,預定先在16至18日於美國費城舉行的「美國心臟學會」(AHA)科學年會發表初步成果。 心臟科醫生建議晚餐早吃 領導研究的哥大專家馬卡里姆(Nour Makarem)透過AHA新聞稿表示,藉由生活方式預防心臟病,過去焦點一直放在進食內容與進食量,但何時進食可能也相當重要。從新陳代謝、生理時鐘、「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日夜含量起伏、參與調節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的胰島素分泌等各種生理機制來看,人體無法負荷晚上大餐,意味人類天生不該太晚進食;此外,晚間活動量較少,也讓我們吞下肚的熱量不被身體當成「能量」去消耗。所幸變換進食時間即可降低心臟病風險,是個「簡單可改的行為」。 美國北岸大學醫院冠狀動脈加護病房主任葛萊佛(Evelina Grayver)對這項結論毫不意外。美國倫諾克斯山醫院心臟科醫生布斯里(Satjit Bhusri)也覺得有道理,因「卡路里是即時能量」,他「一直建議病人晚餐低脂、低醣且要早點吃。」 事實上,哥大這項研究雖未探討男性,但過去相關研究已證實晚上吃大餐對任何人都不好:美國哈佛大學曾由1992年2.7萬名男子的飲食習慣發現,愛吃宵夜的男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之風險比不吃者多55%。土耳其學者2016年發表的期刊論文也說明,太晚吃會讓原本該在晚間放鬆的身體進入「高度警戒」狀態,可能是睡前應至少下降10%的血壓,受到進食釋放可提高血壓的皮質醇干擾所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