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抗藥性超級細菌被醫學界視為夢魘,一度被控制住的細菌再次讓群醫束手,可能令藥物治療倒退100年;美國聯邦疾病控制中心(CDC)本周公布報告指出,2017年感染超級細菌的患者增加,成為新的隱憂;但讓醫護人員驚喜的是死於超級細菌感染案例下降。
疾病控制中心的報告指出,2017年因感染超級細菌而死亡的人數約在3.6萬人,相較於2013年估計的4.4萬人,要下降18%;致死案例減少主要歸功於各醫院加強控管超級危險的細菌感染。佛州坦帕市AdventHealth藥物學家克奇(Michael Kirsch)表示,人類抑制超級細菌的戰役本來節節敗退,目前出現反攻態勢,但「我決不敢說已經獲勝」。
超級細菌感染每年近300萬宗
的確,雖說致死案例減少,但全國感染而未致死病例則由2013年的260萬例,增加到2017年的280萬例;更有醫生憂心還有新型細菌快要出現。
此外,超級細菌在醫院以外出現的頻率也更為頻繁。
以尿道感染為例,以往這種病在診所用尋常抗生素就能治好,但加州急診中心醫生弗拉齊(Bradley Frazee)表示,目前年輕女子尿道感染初步治療醫不好,不得不轉診到大醫院的案例增多。
CDC新報告的取材方法,有些醫生並不認同。報告主要撰寫人、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的伯恩漢(Jason Burnham)指出,醫學界對什麼構成抗藥性感染,並無全面共識;CDC公布的這份報告便取用新的數據。
有些更早對超級細菌感染的估計報告,是根據約180家醫院的數據;而疾管中心這次已能取用約700家美國醫院的電子病例。
疾病控制中心新報告中也發現,幾種與住院有關的刁鑽細菌,比如抗藥性結核病及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其發作案例也減少;而俗稱「夢魘細菌」的碳青徽烯抗藥性腸道菌(CRE)感染件數維穩,而非增加,讓衛生官員大感鬆了口氣。
衛生官員們推崇各醫院使用抗生素時更為審慎;隔離感染抗藥性細菌的病人更加小心,都是件數減少的原因。此外,政府注資給各實驗室,讓專家能更快認出抗藥性細菌,及早防範,也居功甚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