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雨傘種子扎根年輕人,傘後馮達浚縱曾失意,仍盼盡一分力,由社區做起。即使周邊朋友都對政治感到無力,他仍希望用心做好地區工作,感染他人,「趁自己未被這個環境改變之前,先改變身邊人」。 23歲的馮達浚在傘運大專罷課期間就讀大學二年級,起初參與罷課只為「走堂」,後來體驗到胡椒噴霧與催淚彈的滋味,經常到佔領區。雨傘運動無功而回,他感到失望,後來經歷旺角衝突、新界東補選、立法會大選等,看到港人仍有心參與政治,便做義工助選,希望有能之士可進入議會。 「市民關心逃犯例 更關心4000元」 後來出現連串DQ(撤銷議員或參選資格)事件,「覺得好白癡,在議會內別人想踢你走就可以踢你走。開始反思,議會外還有什麼可以做」。思前想後,馮達儘M定從地區入手,「這個環境下可以做什麼?某程度是民生,關注設身處地的事。你跟市民談《逃犯條例》,對,他們關心,但跟他們說4000元什麼時候到手他們更關心。我不想讓市民覺得議員在議會或選舉論壇中大大聲,卻不知社會上的微細事」。 早於2016年,馮達浚已有做地區工作的念頭,但當時仍在學亦無資金。2018年姚松炎參與九龍西補選落敗,「做區」念頭再次浮現。周邊朋友都變得對社會無感,他希望努力做好地區工作,感染身邊人,「你因為看到我如此努力去做,而多看新聞、多關心時事的話,那麼我也算做到點事」。 自資「做區」 擬挑戰現議員 移民成為港人近年熱話,馮達浚說,「無錢怎樣移民,都要在香港生活。因為我不想走,但我又不甘於社會現G是這樣,好想有些事可以做。」他笑說愛看撲克牌節目,有種賭徒心態,「你還願意去投注、去參與這個遊戲,你就尚有機會翻盤,如果你連玩都不玩,就決定舉手投降,無問題,你快點離開。但如果你仍想住在香港,你就逼茈h繼續玩這個遊戲」。 馮達浚無加入政黨,自掏腰包,邊上班邊做地區工作。過去約朋友也會睡過頭,現在他早上7時多已在街派傳單。朋友對他做地區工作都不太支持,政見立場不同的父母面對家中堆滿物資亦避而不談。他並無因此受影響,積極考慮11月挑戰在九龍城區連任12年的區議員,「如果我做的事,令他(當區區議員)對自己的工作更上心,有人向他施壓,都算是好事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