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手足口病目前並沒有藥物治療,而致病的腸病毒71型(EV-A71)可引致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花5年半時間,在全球率先發現該病毒可利用受體「人類色氨酸-tRNA合成J(hWARS)」進入細胞,引致感染,團隊藉此研發藥物阻止病毒入侵細胞,新藥有望7至9年後面世。
曾一年有3名兒童嚴重併發症亡
帶領研究團隊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稱,過去曾一年有1至3名兒童因手足口病產生嚴重併發症死亡,他們均無長期病患或免疫系統問題,他遂與團隊探討EV-A71病毒致嚴重併發症的機理。他說,病毒要先找到受體才能進入人體細胞,從而感染。團隊為揭開EV-A71進入細胞的謎團,逐一「敲落」(knockdown)人體的「信息核糖核酸(mRNA)」,利用俗稱「短髮夾RNA」的「shRNA」作工具,將可轉化為蛋白的「mRNA」夾碎,從而抑制個別化學反應。
袁解釋,團隊最終花了5年半,領先全球找到名為「人類色氨酸-tRNA合成J(hWARS)」的EV-A71病毒受體,發現若夾碎相應的mRNA,可減少細胞產生蛋白hWARS的數量,令病毒無法透過接觸細胞表面的hWARS進入細胞並感染人體。團隊測試包括EV-A71在內的10種腸病毒,發現此舉對9種有效。
炎症反應加速病毒侵細胞
團隊將人類受體基因加入老鼠體內,發現老鼠幾乎每個細胞都產生hWARS,當老鼠感染EV-A71後,大量腦細胞死亡並出現癱瘓,肌肉、心臟及肺部亦出現炎症反應,7至10日後死亡。
此外,團隊亦發現EV-A71可利用身體的炎症反應擴散。袁國勇說,人體感染病毒會出現炎症反應,同時會產生「干擾素-γ」(IFN-γ)以抑制炎症,惟干擾素會刺激細胞製造更多hWARS,反而引致更多細胞受病毒感染,這亦可解釋為何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時有致命風險。
袁續稱,由於炎症反應會加劇病毒傳播,他建議可為EV-A71嚴重感染者作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以降低炎症反應。此外,團隊發現利用hWARS黏在病毒表面,以及利用感染EV-A71後產生的抗體黏在受體表面,均可阻隔病毒進入細胞,日後可循此方向研發藥物。他補充,如注入抗體到細胞表面,或會引致人體自身免疫反應,認為用受體黏荅f毒較安全,他預計7至9年後可研發出新藥物治療手足口病。
新療法申美國臨時專利
團隊成員之一、港大微生物學系研究助理教授楊文龍稱,研究會於今日在美國《臨H研究雜誌》刊登,團隊亦就使用hWARS的療法向美國提交臨時專利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