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計劃於2020年元旦日起,調整3條過海隧道收費,以紓緩紅隧擠塞問題,但代價是西隧車龍增加、東隧擠塞情G幾乎不變;特首林鄭月娥昨表明,三隧分流討論多年,不會有無痛方案,亦無修改空間,若立法會不接受就會原地踏步,未來5年繼續塞車。她又說可以透過策略性運輸網絡研究,探討興建第4條海底隧道。
明報記者
政府建議紅隧及東隧加價,以及補貼西隧減價,都需要向立法會闖關,但有泛民及建制政黨均表示不接受紅隧私家車收費加1倍至40元,要求降低加幅(見另稿)。
政府自2003年委託顧問研究解決紅隧擠塞問題至今逾15年,經歷4名特首,林鄭月娥建議透過調整三隧收費以達到分流效果,當中以紅隧及東隧私家車收費加1倍至40元最具爭議,另外西隧私家車收費減三成至50元。
倘立會不批即擱置
林鄭月娥昨出席電台聯播時表示,因為三隧分流討論多年,所以找個方案讓社會討論,方案「應該沒有修改空間,因為改來改去,時間便過去。有些很難的問題,議而不決,起碼政府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我將方案攤在前面,立法會能批我們就執行、立法會不批就無辦法,那就擱置在旁,不要每個月叫我們(政府)討論『三隧分流』」。
顧問曾評估紅隧車龍難分流
林鄭月娥其後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回應提問說,可以透過策略性運輸網絡研究,探討興建第4條海底隧道的建議。而隨茪分蠑W仔繞道開通,車輛可利用西隧過海,因此是時機探討如何分流。
去年底政府完成對3條過海隧道及3條陸上隧道分流的評估,結果顯示5個收費調整方案皆不可行,當中「紅加西減」方案與前日政府提出的方案較接近,但顧問認為會令西隧在繁忙時間出現車龍,紅隧車龍始終不會分流至其他過海隧道。
傍晚紅隧車龍縮2.3公里
林鄭月娥的新方案將「紅加西減」方案加入「東加」,而運房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解釋,紅隧及東隧在繁忙時間的交通需求量已遠超設計容量(早上繁忙時間分別為177%及138%),故隧道費無下調空間,而為達至最好的分流效果,西隧費用需要下調,否則不能利用西隧的剩餘車量。截至今年7月,西隧的整體交通需求量為設計容量58%,但早上繁忙時間高達90%,接近飽和,而政府最新評估顯示,三隧調整收費後,西隧早上會由無車龍變成1.4公里長,但未有影響分流點;紅隧傍晚繁忙時間,重災區港島北則可以縮短合共2.3公里的車龍,釋放6個交通分流點,改善擠塞情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