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聯合國1963年通過《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宣言》,提及全球在消除種族歧視上雖有進展,但仍存種族、膚色或人種的歧視,令人深感憂慮。《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公約》)於1965年通過,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書,推進各締約國種族平權。53年後的今天,全球的種族歧視情G可有改善?各國又付出了什麼努力?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
簽訂情G(截至2017年)
179 國是《公約》的締約國,即已批准、加入或是條約繼承國
4 國已簽署,但尚未批准或加入
締約國責任
?締約國需要消除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促進所有種族間的諒解
?締約國有義務每兩年向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提交報告匯報《公約》落實情G,委員會撰寫意見,向締約國提出委員會關注的問題及建議
公約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定義種族歧視;締約國在根除種族歧視和隔離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並具體列出所有人應享受的權利
?第二部分主要是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的選舉和產生機制,包括任期、會議召集、審議、溝通協作機制等
?第三部分主要包括締約國的批准、加入、退出《公約》的機制
■各國近年涉種族歧視新聞
美國球員單膝跪抗議
國際組織「人權監察」2018年的全球報告指美國的人權情G每G愈下,提及總統特朗普對「白人至上」主義態度曖昧,標籤移民和難民會威脅國家安全;美國歧視黑人問題亦嚴重,手無寸鐵黑人被警察槍殺的風險較白人高4倍。
美式足球員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2016年8月在比賽前奏國歌時單膝下跪,抗議警察暴力槍殺黑人和社會不公,其後多名球員效法,惹怒特朗普、共和黨政客及部分美式足球聯盟(NFL)球迷。此後卡佩尼克不獲NFL球隊簽約,已提出申訴。NFL 2018年5月宣布,所有球員在賽前奏國歌時必須站立,不想站立者可選擇留在更衣室。運動品牌Nike 2018年9月以卡佩尼克為廣告代言人,引起輿論兩極反應,有網民聲言杯葛Nike產品,有人甚至上載燒鞋影片。
南非土地分配爭議
1948年至1990年代,南非施行種族隔離政策,將貧窮的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強迫遷徙至經濟發展欠佳的地區或城市邊緣,白人則可居於市中心和經濟發達地區。目前人口佔約8%的白人仍擁有南非全國約七成農地。
2018年初,激進左翼政黨「經濟自由戰士」提出收回白人的農地而不作任何賠償,政黨領袖馬勒馬(Julius Malema)在議會上說:「我們要從(白人)『罪犯』手中奪回土地,並且分文不賠,找回(黑人的)尊嚴。」政府強調土地重新分配計劃將依法實行,沒必要恐慌。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同年7月宣布其政黨非洲人國民大會(ANC)決定推動修憲,訂明政府可無償徵收農地。南非憲法審查委員會宣布由於收到太多公眾意見,決定會延至11月宣布修訂實行與否。
中國少數民族入「再教育營」
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2018年9月的「綜合性意見」中提及,憂慮中國以打擊恐怖主義及分離主義之名,對境內的西藏人、新疆維吾爾族人和部分少數民族作種族歧視。意見亦指,中國現時欠缺反種族歧視法例及國家級維護人權機構。
BBC報道,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成員麥克杜格爾(Gay McDougall)2018年8月稱根據可靠情報,新疆有近百萬名維吾爾族和穆斯林少數民族被迫送到秘密的「政治再教育營」扣留,以打擊當局所說的「宗教極端主義」,有聲稱曾囚於「再教育營」的維族人指,在營內曾遭綑綁審訊和限制進食等非人道對待。此外,中國2017年4月實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去極端化條例》,將維族女人穿戴罩袍、男人蓄鬍子等行為,與極端主義相提並論,加以禁止。
中國本來否認新疆有「再教育營」,但中國副外長樂玉成2018年9月接受英國媒體專訪時,表示前些年新疆出現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分子,他們被極端思想,特別是伊斯蘭極端思想洗腦。針對外媒報道的「再教育營」,他認為有必要「挽救這些被洗腦的人」,指中國政府不會允許新疆成為第二個敘利亞、利比亞或者伊拉克。
緬甸羅興亞難民返國難
羅興亞人問題使緬甸受國際抨擊。緬甸主流輿論普遍拒絕承認「羅興亞人」,認定他們是孟加拉人,羅興亞人幾乎不可能在緬甸獲公民權。羅興亞民兵2017年在北部若開邦襲擊多間警署及邊境哨站,觸發緬甸政府展開軍事鎮壓,兩年來致近百萬人逃離家園。
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承認,事後來看,確有其他更好處理方法,但指要維持國家長治久安,就要公平對待各方,她又把責任推給孟加拉,指孟加拉政府「未準備好」實行兩國的遣返協議,令近百萬羅興亞人未能返緬。
聯合國調查員2018年9月發表報告,指緬甸軍隊使用難以理解的暴力對付羅興亞人,應被起訴種族滅絕罪。國際刑事法院(ICC)稱已開始初步調查緬甸羅興亞人道危機。
意大利非裔受襲
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2017年指,意大利政界、媒體及社會有針對難民、穆斯林、非裔人等情G,但意大利政府沒採取具體和全面措施,消除種族歧視。聯合國人權專員公署、聯合國難民署和部分意大利天主教人士譴責意國涉種族歧視言行。
意國出生的尼日利亞裔鐵餅選手奧薩庫埃(Daisy Osakue)2018年8月離開訓練地點後被擲蛋襲擊,左眼角膜受損。她指肇事者蓄意找「有膚色的女性」攻擊,相信攻擊者是「受種族主義驅使」。有議員稱意國處於「種族主義緊急情G」。官方被指淡化種族問題,總理孔特致電慰問後,宣稱奧薩庫埃不認為那是種族襲擊。
■積極平權行動
為減輕社會上的種族歧視,確保少數族裔享有教育和就業的機會,美國1960年代起實施「積極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政策。政策旨於向一直以來受歧視(包括種族、宗教和性別等)的族群在教育和就業中提供優待,以消除歧視,例如美國各大高等學府增加少數族裔的入學機率。
不過,有指行動對白人、亞裔造成「逆向歧視」,特別是大學收生制度。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2018年7月宣布,廢除24項「不必要的、過時的、與現行法律不符的」指引,包括鼓勵大學招生時考慮種族因素。
◆美大學收生應否考慮種族因素?
支持﹕
建多元化校園
美國推動民權的律師巴爾加瓦表示:「我們的學校融合不同的社區和團體,學校必須繼續按照美國憲法,在校內促進多元化,解決種族隔離。」哈佛大學學生Emily Choi受訪時表示,「堅定相信」積極平權行動,「哈佛的多元對我的學習非常關鍵,我認為如果那堥S有這麼多背景各異的人,我不會被迫以新的角度思考」。
增不同種族讀大學機會
民權組織「亞裔美國人促進公義」代表律師強調,積極平權行動「惠及每一個人」,包括亞裔,尤其傳統上不佔優勢的東南亞裔或窮困亞裔學生。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有關各種族美籍大學生入學數據顯示,1976年入讀大學者白人佔84.3%,其他種族的學生佔15.7%(9.6%為黑人,3.6%拉丁裔,亞裔和太平洋區人士合佔1.8%)。2015年白人以外種族的大學生所佔比例升至42.4%(黑人佔14.1%,拉丁裔佔17.3%,亞裔和太平洋區人士合佔6.8%)。
反對﹕
無助提升學術水平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及政治學系學生Jacob Kohlhepp 2016年在電子媒體平台撰文稱,大學學生種族雖更多元化,但收生準則非完全基於分數和個人能力,未必有助提升校內的學術知識水平,種族成為其中一個收生準則並不公平和合理。
白人、亞裔生機會被削
有反對者認為,指引令大學在招生過程中出現「逆向歧視」情G,令符合收生標準的學生被拒諸門外。美國民權組織「學生公平入學」興訟指控哈佛在收生制度上實施「種族平衡」,人為地壓低亞裔生人數,違反《民權法案》。組織2018年6月向法院提交訴訟文件,內容分析逾16萬名學生檔案,指分析顯示亞裔生在測驗得分、等級分、課外活動等錄取指標得分比其他族裔的申請人都高。哈佛否認指控,聲稱校方專家的分析顯示並無歧視,校內錄取亞裔學生比例亦在過去10年增長29%。
[通通識 第5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