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夾克成中國領導官場服
【明報專訊】中國在過去30年經歷了世界少有的經濟和社會劇變,期間中國官方著裝風格也經歷許多變化,且受到外部關注。近年深色夾克成了高層領導最常穿的服裝,《紐約時報》報道將其稱為「習(近平)夾克」和「文官便服」。
文革時期結束後,中國領導人在公開活動中就開始改變了清一色中山裝的風格,開始穿夾克和西裝。在胡耀邦和趙紫陽主政時大力推行對西方開放,領導人身體力行穿西裝,開始中山裝(在西方被稱為「毛服裝」)被取代的過程。
報道說,在1984年中國人首次在電視上看到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穿西裝發表講話。1987年當時中共的代總書記趙紫陽在十三大記者會上談到自己穿的西裝:「我所有的衣服都在國內做的……,李鵬、胡啟立同志穿的西裝也都是中國做的,都很漂亮。」
一時間中山裝似乎成了「左」和「守舊」的象徵,西裝成了「西化」和「開放」象徵。80年代,西裝盛行超過過去的中山裝。
2009年在中國海軍建軍60周年閱兵時,當時的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就穿西裝檢閱海軍,一反過去穿黃綠色軍裝的傳統,美國媒體特意報道說,胡錦濤的著裝似乎要淡化閱兵的非軍事和非政治意味,因為中國官方一直強調不稱霸,試圖打消外部世界的中國威脅論。
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歐洲四國期間,穿了一套類似中山裝的禮服,參加荷蘭王室舉辦的國宴,一改人們習慣的西裝領帶的形象。那是一種使用暗扣,中式與西式相結合的服裝。
中國並沒有對應西方國家黑領結晚禮服的正式禮服,因此駐歐美的中國外交官在參加晚宴和其他正式場合往往會面臨擇裝的尷尬。被久違的中山裝有時候就成了救場的好東西,成了既莊重,又有中國特色的禮服。
中共領導人從江澤民到習近平在諸如國慶節這類中大場合一般會選擇中山裝出場,突出國家傳統和莊嚴的含義。
近年來中國領導人在基層視察,會議等公開活動中穿這種深色的拉鏈夾克衫已經為中國公眾所熟悉。中國官方《新華網》報道說,「夾克有着『效率先生』的氣質,免熨、利索、耐髒、親民」,夾克成為中國官場上受歡迎的文官便服主要是因為方便。
新華社文章還說,習近平正逐漸樹立中國官場的一套服裝標準:平時對內盡可能簡,出門對外民族風而且隆重。但在《紐約時報》報道看來,夾克成了低調展示領導人日理萬機,軟化其強硬的威權主義鋒芒的手段。
服裝和時尚演變折射出有所處環境的社會和文化內涵,也可能被賦予深刻的政治含義,也可能沒有那麼深奧。夾克受官員,也受普通公眾的青睞,可能就是因為穿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