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補償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填海工程而損失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漁護署擬把大小磨刀一帶海域劃為海岸公園,預計今年內通過並落實。有市民發現,自本月初相關海岸公園海域內,高峰期有約30艘工程船停泊及作業,個別更屬超大型船如海上浮塢等。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指出,該處原是本港錄得白海豚密度最高水域之一,批評政府縱容工程船進駐是「先破壞後建設」,海豚數目亦由工程前的20條,下跌到去年全年僅有一條出沒。 漁護署表示,工程倡議人即路政署必須確保海岸公園的生態環境不會受損,例如減少工程船數量、限制航行速度和航行路線等,以減輕對該海岸公園的潛在影響,該署會積極跟進有關措施的落實情G。 路政署表示,目前共有8艘工程船在港珠澳大橋的香港口岸人工島東北位置海面碇泊,全部位於施工範圍,並不接近大小磨刀島。另外有4艘工程船碇泊於小磨刀島以南深水角1號及2號碇泊處,該處為海事處規劃的專用碇泊處。 路政署:8艘工程船泊施工範圍 據了解,政府最快下月刊憲,就設立大小磨刀海岸公園諮詢公眾6個月,漁護署長會把收集到的意見交由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審批及指定為海岸公園,相關工作估計今年內完成。 不過,有市民最近發現大小磨刀一帶水域停泊工程船較前倍增,估計與趕工有關,高峰期同一時間有近30艘工程船同時作業,當中最多海豚出沒的匙羹洲,更有大型海上浮塢及載石船,其中載石船拋錨固定在海面後,其他較小的船則把石塊搬運到口岸填海範圍,重型機器操作時產生巨大噪音。 去年僅1白海豚出沒 洪家耀表示,匙羹洲水深,海洋資源豐富,是白海豚熱門覓食地點。他指出,工程船操作期間產生噪音,對白海豚產生滋擾,等於把牠們趕出家園。洪家耀一直為漁護署監察海豚出沒的調查,結果顯示去年全年於大嶼山東北面只有1條白海豚出沒的紀錄,與10年前約20條比較下降逾九成。 專家:如未能保育或引發訴訟 洪家耀指出,大小磨刀海岸公園是首個以設立海岸公園補償填海工程,成敗極為關鍵,若這個補償方案未能保育白海豚,其他類以工程如機場第3條跑道及石鼓洲焚化爐,都不應獲批動工許可證,甚至會引發連串訴訟。 明報記者 馬耀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