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文樂字﹕桃花源是怎麼煉成的
【明報專訊】「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陶淵明《桃花源記》
大正15年(1926年),作為福島養蠶農家的副業,我家開始種花。昭和10年(1935年)蠶絲暴跌,養蠶業結束,全家開始全職種植花木。昭和11年(1936年),爸爸阿部伊勢次郎對家人說,家門前的雜木荒山上要是能種上很多花花的話,一定會變成很漂亮的花山,這件事只有我們農家雙手才能作得到,家人一起努力吧!從那以後連續15年不斷地種植各種花卉,山上的花木愈來愈多,也愈來愈漂亮。
這座小山有5萬平方米,附近居民都開始稱讚漂亮,說讓我們參觀一下你家的山吧,那時候家人還有點不敢相信。
但是爸爸說:「這麼漂亮的花山,自己一家人留茠Y賞,未免太過於奢侈浪費。不如和大家一起欣賞吧,如果有人想看的話!」昭和34年(1958年),爸爸就將這座小山改名為「花見山公園」,對外開放。
這個小小公園創建已經57年,受到愛花之人的捧場和關愛,才形成今天的花見山。爸爸告訴我們,花的力量無限大!
我希望,能夠向大家傳達花的魅力。我和我的家人會共同努力,繼續守候這片受到大家喜愛的花見山公園。
今後大家也請多多關照花見山公園!阿部一夫
阿部是花農,審美觀卻媲美印象派大師梵高。一條田埂兩邊種滿桃花,小路幽幽不見盡頭,那活脫就是桃花源。為了保證不同花期有不同收成,他種了60多種花,原本是為了經濟效益,結果造成「百花繚亂」的效果。調皮的他一會又像胡亂打翻了調色盤的老頑童,將白色的雪柳せ黃色連翹せ紅色櫻花置於一方寸之中。
文、圖:旅遊作家項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