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文學﹕盛惠六個半,請先生惠存
【明報專訊】「老闆,請問枝兔毛筆幾多錢呢?」學生問文具店老闆。
「盛惠兩個仙士呀。」老闆回答。
顧客交錢之後,老闆送客,道:「盛惠晒呀,小官人。」
這是20世紀50年代的香港街頭對白,厲害啦掛?(按:一毫子有十個仙,仙是cent的粵語音譯,俗稱仙士。)
這是上世紀60年代的商店客氣言談,那是我成長的年代。即使是小孩子光顧文具店,老闆也會講「盛惠」。此優雅言詞,常見於茶葉店、瓷器店、裁縫店,街市的豬肉佬和賣菜婆一時雅興來了,也會講「盛惠」,平日這些市井攤檔,在講價錢之前講「多謝」,例如賣菜婆在稱菜之後向師奶說:「多謝六個半啦。街坊街里,大家咁熟,搭多兩棵b啦,無計,唔志在鵅C」往日做買賣,靠多講說話來留客的,不像現在的超級市場,買菜也是在電子磅之前按鍵自助磅重,貼價錢紙,全程冷冰冰,無聲操作。故此以前的人讀幾年中文,就可以寫出文章,因為平日口水多過茶,對答如流,出口成章嘛。
本義仁愛親善 引伸好處贈送
惠,《說文解字》:「仁也。從心從?。……徐鍇曰:『為惠者,心專也。』」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仁也。人部曰。仁,親也。經傳或假惠為慧。從心?。為惠者必謹也。」惠,本義仁愛、親善;引伸為好處、贈送,曹植有《喜雨詩》:「棄之必憔悴,惠之則滋榮。」,即取此義,指萬物得恩雨惠澤,欣欣向榮。「惠」作為副詞,是請求對方的敬辭,敬稱對方對待自己的行為,是施以恩惠、好處、幫助,或感謝對方餽贈等,常見於禮儀文書。惠,是他人施惠予我,故只能用於對方,不能用於己方。
◆惠
˙惠郵、惠書、惠鑒——書信用語
稱別人的來信,有惠郵、惠書,也有稱惠音,意思是對方的來信,有如清揚和暢的聲音。書信中的提稱語,常見有「惠鑒」,如「吾兄惠鑒」,乃請求受信者察閱之意,用於平輩之間。
˙惠顧、盛惠——商店答謝語
「多謝惠顧」、「感謝惠顧」、「盛惠三十元」,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敬辭。惠顧,原是他人光臨的敬稱。今多用商店對顧客購買商品的答謝語。廣東店家講了「盛惠」之後才提出價錢,是盛載顧客的恩惠、多蒙幫襯之意,恭敬客氣,可謂無以復加。
˙惠臨——歡迎他人來訪
「承蒙陳雲先生惠允蒞臨本校演講,宣導中文寫作之道,不勝感謝。本校安排時間之後,即告知閣下。」這是我收到的最客氣回覆了。惠允,指對方答應或允許自己做某事。
惠臨,稱他人來訪,表示歡迎。如:「彭兄今日惠臨,小妹不勝欣喜!」惠然肯來,則是函柬用語。
˙惠賜、惠贈——尊稱他人賜予
惠賜、惠贈,都是尊稱他人賜予的敬語。每逢選舉時,如立法會選舉、區選會選舉、村長選舉、學生會選舉、大廈委員會選舉,都會在宣傳單張上看到:「懇請支持,惠賜一票。」參選人此刻如此客氣,忽然有禮貌,是因為當選與否,全看選民手上的一票。選民有票可投,自然可受到尊重。無票可選的香港人,幾時聽過特首選舉時,參選人向市民謝票,說出這句敬辭?
˙惠存——贈物上款與題辭
贈送著作,對平輩,可請對方「惠正」;對晚輩,可用「惠閱」、「惠覽」。以物贈人,希望對方永誌為念,會在物件題詞,上款寫上「某人『惠存』」,意思是請對方收下禮物,並保存為紀念,如「吾兄惠存」、「書贈彭堂主惠存」、「本堂會員志賢宗親惠存」,多用於送贈予人的書畫、照片或紀念品。
在香港的醫館和診所,常掛有病人送贈醫師的匾額,上款為「某醫師惠存」,題詞多為「妙手回春」,「仁心仁術」、「懸壺濟世」、「醫德可風」等,感謝醫師妙手回春,藥到病除。
器物的上款與題辭,除了提醒受禮者要珍視物件,也寄寓了贈物者的讚賞、謝意和期許,所謂物輕情意重,就係咁解。
文: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雲
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