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學通識﹕多角度思考教學法
【明報專訊】請先看以下的故事﹕
校務會議上,校長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符號「O」,問在座的教師這是什麼。
“ 這是一個句號。 ” 中文教師
“ A full stop. ” 英文教師
“ 這是阿拉伯數目字的零。 ” 數學教師
“ 這是氧的化學符號。 ” 化學教師
“ 這是音樂簡譜的休止符。 ” 音樂教師
“ 這是個呼拉圈。 ” 體育教師
由此可見,同樣的事物(符號O),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詮釋,在解讀過程中,各人受本身經驗、處境、價值觀和利害關係等因素影響,充分體現「多角度思考」的重要。大家學習不同議題後,可從不同角度和持份者的立場出發,探討各方歧異,了解各人觀點背後的價值觀及利益關係,訓練思維能力。
在討論議題時,教師可安排時事論壇、聽證會、模擬法庭等活動,要求同學扮演不同的角色。當中的困難是同學對持份者背景認知不足,無法代入角色,所以教師可準備一些較深入的資料(如人物專訪的撮要)。教師也可以將應試技巧融入活動之中,例如要求同學在陳述己見或評論各持份者立場時,運用概念、例子、價值衝量等應試技巧。
以下用「應否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議題為例,說明學習流程﹕(見表)
文﹕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黃家樑老師